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敗,培養了4個錯誤的人,間接導致蜀漢滅亡

2021-03-16     歷史潮河

原標題: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敗,培養了4個錯誤的人,間接導致蜀漢滅亡

如果過去有一份帝王將相名氣榜單,諸葛亮必然會是人氣最高的幾個,從戰績上來看,其實諸葛亮並沒有打下太多的勝仗,甚至有著不少以失敗作為結尾,然而正是他的精神,也感動著每一個讀者。

魯迅曾說,「狀諸葛亮多智而近妖」,這句話雖然有些誇張,但諸葛亮的確是一名全能型的人才,從治國到軍事再到科技,堪稱完美,然而他決策上卻也有最大的失敗,啟用了4個錯誤的人,間接導致了蜀漢的覆滅,不妨讓我們來好好看看。

第一個:馬謖

馬謖丟失街亭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已經聽說過,儘管劉備在生前,就已經交待:「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但是諸葛亮對其依然相當寬容,等到第一次北伐,馬謖隨後被破格提拔為先鋒,統領大軍前行。

實際上,第一次北伐,也正好是諸葛亮最接近成功的一次,隴右五郡有三郡投降了諸葛亮,導致曹魏「朝野恐懼」,然而在關鍵時刻馬謖卻剛愎自用,不尊重諸葛亮之前的部署,將兵馬駐屯於孤山上,導致街亭失守,雖然這一次失敗,和街亭蜀軍人數不足有著十分重要的關係,但是作為主帥,馬謖的過失卻也是難辭其咎的,他因此被斬首,而到了後來,諸葛亮也因此自責:「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無方。」

第二個:楊儀

楊儀最初在關羽地下任職,之後從荊州來到了成都,擢為尚書,從225年開始,丞相諸葛亮隨後任用他為參軍,執行相府事宜,從此開始逐漸掌握權力。

但是被諸葛亮信任的楊儀,其實卻也是一個火藥桶,早年恃才傲物的他,就因為和尚書令劉巴不和,因此才被遷徙到弘農太守的位置,而在諸葛亮軍帳前,楊儀和魏延的關係更是勢同水火,諸葛亮經常因此感到擔憂不平:「亮深惜楊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

而到了234年,諸葛亮去世後,楊儀便開始以丞相接班人自居,他先是以造反的名義,追殺死和自己不和的大將魏延,等回到朝中,又和蔣琬等人產生矛盾,最終受到了劉禪的廢黜,流放到了漢嘉郡,楊儀此時的作為,對於已經人才凋零的蜀漢,顯然是更大的衝擊。

第三個:董厥

董厥早期擔任諸葛亮開府治事,因為精明能幹,後來遷升為相府主簿,被諸葛亮誇讚為「良士」,等到了261年,董厥升遷為輔國大將軍,每當姜維率軍北伐,董厥則在朝中主持大事,然而他卻並沒有很好履行諸葛亮「親賢臣遠小人」的囑託,而是放任劉禪寵幸黃皓等人,荒廢朝政,「自瞻、厥、建統事,姜維常征伐在外,宦人黃皓竊弄機柄,咸共將護,無能匡矯。」進而為蜀國凋零滅亡埋下了禍根。

第四個:諸葛瞻

作為丞相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英勇無比,在魏國來襲時英勇戰死,無愧於名門之後。然而《三國志》作者陳壽對諸葛瞻的評價卻是:「美聲溢譽,有過其實。」

到了263年,鄧艾襲擊陰平,此時擋在成都前的蜀軍,只有諸葛瞻在涪縣的部隊,然而諸葛瞻面對鄧艾軍隊,卻並不聽從勸阻,占據險要地勢,白白錯過了良機,導致鄧艾長驅直入,一直到達錦竹。

當魏軍時期正盛的時候,其實此時的蜀軍早已經不堪一擊,在錦竹諸葛瑾戰死之後,劉禪率眾投降,從此三國中最早滅亡的國家因此而誕生。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史學家考證,《三國志》作者陳壽,曾經就在諸葛瞻的麾下擔任過職務,正是他將親身所見進行描述,這才有了諸葛瞻的「無能匡矯」,認為他必須負起蜀漢滅亡的部分責任。

從如今來看,諸葛亮的這4個決定的確是有失水準,讓人感到遺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G8iQXgB9EJ7ZLmJW-8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