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叫鮁魚,海南叫馬鮫魚,過年的時候最貴也最好吃,釣魚別錯過

2020-07-25     釣魚精英堂

原標題:山東叫鮁魚,海南叫馬鮫魚,過年的時候最貴也最好吃,釣魚別錯過

此魚背部黑藍色,腹部及兩側銀灰色,鱗細,成年大鮁魚體長,一般1米左右,牙齒鋒利,吞食兇猛。喜歡群集,生活在海洋中上層,主要捕食小魚小蝦。

山東叫鮁魚,海南和湛江那邊叫馬鮫魚。說的是一種魚。

價位差別大就是品質和數量的問題了。比如海南產的馬鮫魚,萬寧港北的好吃,所以最貴(三亞的2倍價位),這裡的魚過年時候是旺季,也賣得最貴,是因為過年時候的魚好吃。並且每年年關,贈禮馬鮫是海南較為貴重的年禮。

這期間馬鮫魚的價格也會從平日的三十四元漲至近百元。這些年做馬鮫魚品牌的電商也乘著新零售的發展迅速增長,馬鮫魚的需求量逐年上升。

隨之而來的是數量正在逐漸減少,2011年馬鮫魚在海南總捕撈量里還能位列前十,而後早已跌出榜單。隨種群的衰退,市場的需求的爆漲,曾出現過捕撈的8成以上的藍點馬鮫是低齡魚,IUCN也將馬鮫魚的評級提升為了近危。為了餐桌上年年有馬鮫,國家同樣制定了藍點馬鮫最小可捕尺寸380mm。

記得早些年,每年5月中旬~6月中旬在飛機灣、這時候你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岸邊拉魚消遣。所謂「拉魚」,魚線上繫著四五個大魚鉤,但並不裝餌,只見他們叉開兩腿、雙手持一把海竿,向頭頂方向後掠30度,用力向前一甩,「颼……」。

鉛墜帶著魚線在空中劃出一條漂亮的弧線,隨著「嗵」的一聲,鉛墜在離海岸30-40米的地方入水,不等鉛墜沉底釣魚的人就搖起了線輪收線。當魚鉤往回扯躲避不及時,魚鉤就會刺穿它們的身體,被拖到岸上,有的頭被鉤破,有的肚子被劃穿。這條魚由於太小,被丟棄在地上曬成了魚乾,肚子被刺穿。

釣到的魚是馬鮫魚,魚並不大約有1.5-2斤重,魚體呈紡錘形,有暗灰色的花紋、無鱗,嘴內有尖利的牙齒。

除了這種空鉤釣魚的方法,還可以用釣餌垂釣。

鮁魚愛吃鮮活小黃魚,所以早些年最開始學釣馬鮫魚的時候,我用沙蠶釣黃魚作餌料。腳底下是暗礁區,黃魚多得出奇。鉤墜剛覺到底,魚兒爭著吞食,釣上來的黃魚,我用刀片將黃魚切成薄薄的長條剔去骨刺掛在鉤上,奮力一擲,釣墜便飛向50米以外,隨後,拉著慢慢搖輪收線,餌料在水的上層緩緩滾動,如同小魚。而鮁魚嗅覺很強,幾米開外,發現目標,就爭先恐後緊追不捨,比釣其它魚更有趣味。

因此,大連人稱其為「甩鮁魚」。釣鮁魚只能用一根海竿,投竿時儘量投得遠一些,釣墜入水後立即搖輪收線,快慢要適度:收線慢了,餌料目標不明顯,鮁魚不易發現,且釣墜很快沉到水下容易掛在礁石上;收線太快,鮁魚不易上鉤。

漲潮時,鮁魚較多,很容易咬鉤。

北方釣的鮁魚尾巴兩段是一長一短,肉質細嫩比較好吃。我們通常紅燒或者包餃子,或者在大鍋里煮鮁魚尾吃鍋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QIrjXMBfGB4SiUwLvv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