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做心電圖檢查後被告知心率不齊,就誤以為自己的心臟出問題了。由於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相同,心跳次數也有差異,心跳的頻率不同時對人體的影響也有很大的不同。那麼,心跳速度快慢對人體的健康有哪些影響?今天我就和大家說一說。
什麼是心率失常?
在正常情況下,成年人的心臟的跳動頻次為60-100次/分鐘,心率失常是指心臟的不規則跳動,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 心跳過速:>100次/分鐘,常見於房性心動過速、室性心動過速;
- 心跳過緩:<60次/分鐘,常見於停搏、房室傳導阻滯;
- 心律不齊:是指心跳節奏不規律,常見於傳導阻滯、早搏、房顫。
心跳過速,有損血管健康
當心率>100次/分時,稱為心動過速。心動過速分生理性(竇性)和病理性兩種。
生理性心動過速
生理性心動過速相對病理性心率過速危害較小,所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生活習慣並經常參加適度的體育運動是最好的治療方法。
病理性心動過速
病理性心動過速的種類有很多,最危險的心律失常當屬室性心動過速和房性心動過速,它們也是猝死的主要原因。對於一些冠心病心肌梗死後、嚴重心功能不全、先天遺傳心肌病的患者,尤需警惕這兩種最危險心律失常的發生。此外,心房顫動和心房撲動是老年人最易發生的心律失常。
病理性心動過速常伴有心慌、胸悶、頭暈、尿頻、眼前發黑、暈厥等症狀,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導致猝死。另外我提醒大家,心跳長期過快可能引起心臟擴大、心力衰竭,傷害血管健康,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心跳太慢,身體缺氧
當心率小於60次/分,即稱為心動過緩。長期心動過慢會導致心臟泵出的血不夠,導致身體缺血缺氧。
如清醒靜息時心率每分鐘50多次,有時尤其是夜間入眠時心率更慢,只有每分鐘40多次或更慢,且有異常症狀,如頭暈、乏力、氣短、眼前發黑等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心律不齊
如果心電圖報告結論是「竇性心律」,就是指正常的心臟節律。
上圖就是正常竇性心律的心電圖圖形,紅色圈中的波群代表一次心跳。正常成年人的心律整齊,心跳有力,頻率為1分鐘60-100次。
既然「竇性心律」是正常的心律,那「竇性心律不齊」是不是就身體有問題呢?
答案是否定的。
一般來說,竇性心律不齊可簡單分為呼吸相關性和非呼吸相關性。
1.呼吸相關性
多見於正常的兒童、青少年,是一種生理性反應,它的特點是心率隨呼吸的變化而變換,吸氣時心率可增加數跳,呼氣時又可減慢數跳,其快慢周期恰好等於一個呼吸周期,屏氣或運動後心律則轉為規則。
這種隨呼吸變化的竇性心律不齊是完全正常的,不必擔心,也不用治療。隨著年齡增加這種情況會變得不明顯。
2.非呼吸相關性
有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的心臟會突然出現無規律亂跳的情況,這是因為支配心臟細胞發生跳動的神經衝動發生了紊亂導致的,例如「早搏」。
不同的早搏患者有不一樣的感覺,可以是毫無症狀,也可能有停跳感、心臟收縮感、心臟衝擊感。早搏過於頻繁者可感到心慌、頭暈、眩暈等等。
引起早搏的誘因和原因很多,如過多的茶、煙、咖啡、便秘,過度疲勞、緊張或憂慮,心外疾病、器質性心臟病及藥物等等。
案例:李先生經是做項目的,平時壓力非常大,因此熬夜抽煙應酬等情況是家常便飯。雖然感到心悸不適,但是在體力活動或投入工作時沒有加重,反而減輕,也沒有眼睛發黑、暈厥、胸痛等症狀。經過分析,他早搏是良性的。通過改變生活方式,服用小劑量鎮靜藥物,二周後李先生再次到醫院複查,發現戴了五年心臟病的「帽子」終於被摘掉了。
通常症狀比較輕或者無症狀的患者,必須要治療,但是如果早搏次數超過了一定量時(24小時動態心電圖顯示早搏數量在1萬次以上或早搏數量大於總心跳數的10%),就要及時採取治療措施了。
以上就是關於心率失常的內容,最後我總結一下,除了生理原因而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外,其他的心律失常都是較為嚴重的,一旦出現要及時的就醫治療。為了避免心率不齊情況發生,你們日常要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早睡早起,定期鍛鍊身體,飲食減鹽少油,多吃青菜水果,戒煙限酒,保持平和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