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單叢不像其他茶葉,它包含太多東西,也承載很多。
一個剛入門的茶客,面多鳳凰單叢這麼多的種類會覺得自己一臉茫然。
而即便是沉浸多年的老茶客,也不敢說自己對鳳凰單叢了如指掌。
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鳳凰單叢里的一些常識吧。
1、鳳凰單叢,為什麼有人用叢,有人用樅?
邱陶瑞先生編著的《潮州茶葉》,鳳凰單叢品種是鳳凰水仙品種眾多優異單株的總和。
各個單株的品質各具特色,風格各異,因而單株採摘、單株製造、單株儲藏、單株銷售,「單叢」由此而來。
意思是說,鳳凰單叢茶是根據茶樹成茶質量,以「一樹一香」的特性優勢,正式名字應叫「單叢」。「單樅」算別名、曾用名。
華夏出版社《中國茶事大典》,就用樅,鳳凰單樅,武夷名樅;而在武夷山,著名茶文化專家林冶則用名叢,武夷茶業學會會長趙大炎也用名叢。
又:在武夷山方言(建州八音)中,叢,讀如叢,為量詞,與棵通用,一叢稻,一叢茶,一叢樹,大叢則稱「蓬」。
這樣看來,樅確是錯,準確的應為叢。
2、鳳凰水仙「種性」造就了單叢茶
李斌先生編著的《潮州單叢茶探源》中,鳳凰水仙茶樹從原產地向華南演化中形成的地方群體,鳳凰水仙和鳳凰單叢同種同源,是鳳凰水仙的基因造就了鳳凰單叢,其「種性」通俗來說是「熱帶型」的種性。
據茶樹染色體組型分析,鳳凰水仙的演化程度接近喬木型大葉品種,而有別於其它小葉品種。
但鳳凰水仙又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它在演化過程中,由於同源分居和地理隔離,既具熱帶型種性又兼具適制烏龍茶的特性,這正是它的特異之處。
由此,也得以造就具有華南地方「特質」的單叢茶。
3、聞所未聞的鳳凰單叢命名方式
鳳凰單叢光是把那些名字記全,也需花費不少時間。葉漢鍾、黃柏梓編著的《鳳凰單叢》就把其歸了一個類:
按樹型命名:大叢茶、望天樹、團樹、娘仔傘等。
按樹葉形狀命名:柚葉、柿葉、楊梅葉、仙豆葉等。
按葉色命名:淺綠或黃綠色稱為白葉、深綠稱為烏葉。
按葉片大小命名:大烏葉、烏葉仔、大白葉、白葉仔等。
按成茶外形命名:大骨槓、絲線茶、大蝴蜞等。
按成茶香氣命名:蜜蘭香、柚花香、桂花香等。
按成茶沖泡後口感命名:杏仁香、肉桂香、水蜜桃味等。
按所在地命名:烏崬單叢、中坪芝蘭、坡頭芝蘭等。
按事件、時代背景命名:東方紅、棕蓑挾等。
特殊命名:八仙過海、老仙翁等。
黃柏梓老先生曾感慨說:鳳凰單叢是「品不完的香型,記不完的茶名」。
4、用鴨屎形容香型
據《鳳凰單叢》書裡面記載,鴨屎香還是祖傳名叢,原叢由茶農魏氏烏崬山引進,種在「鴨屎土」(其實是黃壤土,但含有礦物質的白堊)茶園,長著墨綠色的茶葉,葉張像剛畝(學名鴨腳木)葉一樣。
鄉里人評價這茶香氣濃,韻味好,紛紛問是什麼名叢,什麼香型。
魏氏怕被人偷去,便稱是鴨屎香。但還是有人想辦法獲得了茶穗進行插枝、嫁枝。結果「鴨屎香」的名字便傳開去,茶苗也在鳳凰地區擴種。
2014年5月,也許一是覺得不雅,二是鳳凰單叢茶專家黃柏梓和「銀花香」源產地坪坑頭村茶農經過多方品鑑,認為其香型近似鳳凰山上野生的金銀花,鳳凰單叢茶「鴨屎香」更名為「銀花香」。
不過,時至今日,大家依然還是覺得叫「鴨屎香」更為親切好記,反而是「銀花香」少有人用。
5、「東方紅」那棵宋種原來有很多名字
鳳凰單叢裡面最著名的茶樹就是宋種了。
宋種中的「宋」字來自傳統,一株樹叫不叫宋種,傳統非常重要。
李仔坪那株老樹,《中國鳳凰茶》及《鳳凰單叢》中,將之名為「宋種黃茶香」。
相傳其為南宋時選育所得,多次歷史普查中均有記載。
它最出名的稱號是飽含時代特色「東方紅」,但除此之外它還有過其他很多名字,比如「大叢茶」、「團樹葉」、「大葉香」、「宋種一號」等。
6、宋種原來有很多棵,香型也多
宋種有很多棵,而且香型也不少。
黃柏梓在《中國鳳凰茶》中說,冠以「宋種」之名,須同時考慮樹齡和茶質因素,目前茶區公認的三棵宋種是宋種黃枝香母樹及兩棵宋種芝蘭香。
這三棵母樹及後代,皆可稱為「宋種」,而因兩棵宋種芝蘭香發展不及宋種黃枝香,茶區默認為「宋種」二字茶品,指宋種黃枝香品系。
不過,2009年邱陶瑞《潮州茶葉》及邱陶瑞、黃瑞光主編《中國鳳凰茶 茶史茶事茶人》二書都沒有將其稱為「宋種」。
而且有的著作將其歸類為黃枝香體系,有的則歸於黃茶香體系。
有意思的是,管理它的茶農則說,它的香型會隨年份天氣而變化。
7、為什麼鳳凰單叢的量詞是「條」
茶商從茶農那裡收購鳳凰單叢的毛茶後,因為品質不同,會篩選後烘焙。
這樣就造成了兩袋茶葉的質量不同,假如同一袋茶葉,因為量多,得分兩次烘焙,那麼就要分成兩袋裝。
同個爐子,同樣的溫度同樣的烘焙時間,烘焙出來的茶葉,在口感上不會一模一樣,只會無窮接近。
一條茶分開烘焙茶客喝起來滋味會不一樣,當喝到喜歡的時候,就會將一袋茶買下來,通常的表述是這樣的:「老闆,這條茶我要了。」
故而言「條」,就是指一個品種香型,在茶葉的加工過程中,表現出單一口感的一袋茶葉。
8、製法上,鳳凰單叢始於黃茶
這個說法的提出出現於葉漢鍾、黃柏梓編著的《鳳凰單叢》一書中。
作者認為,在追溯單叢茶的源頭,一般人認為在黃茶之前應有早期單株採制的茶葉,在黃茶之後,才有烏龍茶意義上的單叢茶和傳統製法。
明末清初,「鳳山」黃茶是潮州烏龍茶的起點,單叢茶的「雛形期」也可能隨之出現。
潮州鳳凰山是個特殊地域,這裡的地理環境、茶樹種性,栽培方式和單株採制,都是產生單叢茶的有利條件。
明末清初,潮州出現了用做青法炒制的「黃茶」,稱為「鳳山茶」,這是潮州烏龍茶的起始,距今已有三百多年。
關於黃茶,早期記述見於郭子章《潮中雜記》(約1582年):潮俗不甚貴茶,今鳳山茶佳,亦云待詔山茶,可以清肺消暑,亦名黃茶。
9、雪片是什麼茶?
雪片,是鳳凰茶區對冬茶的一種節氣稱謂,代表一年中最後一季產的茶。
一般情況雪片在10月中旬即霜降前採制,此時晝夜溫差大,製作的單叢花香艷麗,滋味鮮爽。
不過高山茶園一般都是只採頭春一季,更不會采雪片了,這也是讓茶樹休養生息,以期來年好茶。
所以,高山做雪片茶,反而是捨本逐末的。
10、如何概括鳳凰單叢的品質特點?
優質單叢茶品質都具有「香」、「活」、「甘」。
香:香是單叢的一大特點,除本身香型之外,口含茶湯有清香芬芳之氣沖鼻而出,有齒頰留芳之感,雋永幽遠,清快爽適。
活:潤滑、爽口的快感、少澀感、喉感清洌,此外,還有獨特的「蜜韻」。
甘:回甘快而力度強,清爽甘滑,俗稱「有喉頭」。
鳳凰單叢茶除具備以上品質外,還具備獨特的「山韻」,所謂「山韻」主要指滋味而言,是對茶湯質感上更深一層的表述。
這種特殊的「山韻」是鳳凰單叢茶品質特有的關鍵,也是區別於其它產地單叢茶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