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原則打壓吃虧了,美自毀西方文化根基,幫助中國激發文化自信

2019-09-26     軍中三劍客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9月22日發表美國蘭德公司政策分析師阿里·威恩與該公司高級研究員詹姆斯·多賓斯的文章稱,美國對抗策略,加速了中華文化傳播,衝擊了美國文化,削弱了美國競爭力。報告指出,美國擔心中國快速發展衝擊自己的霸主地位,從而採取了對抗的策略,但是目前來看這並非很好的策略。歷史上老大從來沒有輕易的將老大位置讓出來,總是會採取一切手段進行阻擊。所以美國的對抗策略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美國歇斯底里的對抗,顯然不能達成目的。

多賓斯指出,美國將自己精心打造的燈塔推倒,不顧一切的打壓,取得的成效十分有限,反而間接的幫助中國文化快速向世界傳播。報告指出,美國在施壓的過程,使用的手段過於激進,導致美國過去精心塑造的形象崩塌,這不利於美國競爭力的提升。報告指出,雖然短期內美國的打壓舉措,給中國發展造成了不少的困難,但是並沒有擊垮中國,也沒能讓中國屈服,可以說衝擊有限,但是副作用卻很大。美國政府正在削弱美國組建一支聯盟來應對中國復興的能力,但是這樣的做法,不會在海外得到多少支持。

多賓斯指出,過去美國最成功的就是文化傳播,美國通過電影、文化作品等上世界上大部分國家接受了美國文化,開始仰視美國,但是現如今美國的對抗政策,正導致美國過去的努力全部化為泡影。多賓斯指出,中國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它能夠經受住美國單方面施加的壓力,美國的對抗政策,正在導致中國文化傳播,導致中國復興的動力更足。過去,中國存在嚴重的崇美、畏美情緒,現在美國的對抗政策,導致民眾認清了美國的本質,從而激發了屬於中國的民族精神。在中國,民族不是一個血統概念,而是一個政治概念,一個文化概念。異族當政期間也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漢化改革,少數民族政權也須說我中華語言,書我中華文字,奉行中華體制,奉養中華黎民,最終融入中華民族之中!

美國的霸權政策、美國優先及到處掠奪已經引起了很多反感,中國的互利共贏,攜手共進精神及文化開始越來越多的被世界接受,美國的對抗越狠,中國文化傳播越快。文化就扮演著國家綜合發展的軟實力,對國家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軟實力可以從無形中改變人的認知與價值觀,從而通過這種無形的手段入侵著國家最薄弱的一環。小鮮肉蔓延、全民娛樂等不良現象都是美國等西方文化入侵的產品,這些毒害作用沒有軍事入侵那麼強烈,但威脅卻更大。

低俗文化全面入侵已經給青少年造成了極大衝擊,美國的對抗政策,讓很多人認清了美國文化的本質,從而開始自覺的進行抵制,這對於我們樹立文化自信是非常重要的。組織職業寫手日夜編撰著成千上萬的文章和段子,通過美資背景控制的這些網絡平台以及精心打造的導師、偶像和大V在中國社會廣泛傳播,衝擊著我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這些危害是潛移默化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影響與危害越大。美國撕掉面具極限施壓,暴露了美國的本質,對於我們重樹文化自信是非常重要的。

精神上被征服才是最可怕的事情。美國正是通過各種潛移默化的輸出,對中國進行著精神上的征服與侵略。現在美國開啟對抗模式急不可耐了,暴露了本質。人們認清美國的真相後,就不再被美國的宣傳所蠱惑,這就有利於文化自信的培樹。愛好和平,禮義廉恥,明禮誠信,德行天下,勤孝為先,一直影響著中華民族兒女的做人基本準則。這些傳統文化從骨子裡影響著中華兒女的行事做人準則,無疑,正確的價值觀導向對中華民族的基業功不可沒。人類從未走出過叢林,這個世界仍然通行的是叢林法則,所以對外輸出我們的文化,爭奪話語權也成為了今天中國人積極踐行的一件大事。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文化,不缺優秀的文化資源,現在就是要找到一個,外國人可以接受的輸出方式和途徑。

聖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後武力。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美媒質疑對抗策略加速中華文化傳播,衝擊美文化,削弱美競爭力,也就是有道理了。從狹義上講,「文化」指的是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都必須是具有一定價值指向的財富集合。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長安,西方人(如波斯人、大秦人、阿拉伯人、吐火羅人)的比例其實遠比今天要高得多!大唐文化的傳播,讓世界認識了大唐,也認識了強大的中華民族。大唐軍士陣前衝殺銳不可當,十人屠一地、百人滅一國,以至於李世民都喊出了「漢兵一千,可擊胡騎數萬」!在那時,大唐代表著最強、大唐代表著最富、大唐代表著一切領域的至高無上,哪怕一絲的西蠻血脈,都會被視為污穢!在美國的促力下,中華文化實現快速傳播,必然利於我們的復興。當然除了美國的幫忙,我們更需要強大自己。當你孱弱的時候,說什麼都是落後。當你強盛時,說什麼都是文明。文明的輸出需要強大的實力做後盾。只要實力足夠強大,就如同屠龍寶刀在手,號令天下,莫敢不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BYBb20BJleJMoPMQ5Wa.html





留不下的士官

20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