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不下的士官

2020-01-09     軍中三劍客

劍客高天 三劍客

三劍客

四級軍士長老蔡,是2019年12月晉升的,對於他來說,能夠走向軍士長的行列中,多少還是有些忐忑的。

「換了軍銜,但責任也就多了。」這是老蔡說的話。

2020年,軍士的2.0時代來了,而正處於30歲到34歲之間的四級軍士長們,可謂是機遇與挑戰並存,同樣面對的是壓力覆蓋全身。

有人說,每一個四級軍士長都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而這些故事,需要你來閱讀一下。

你服役的地方不平凡,而你所做的事也很偉大。

四級軍士長老劉,是一名服役於西藏的士官。在他服役第13年,他的父親病故,可是由於大雪封山,直到第二年,他才收到家裡的通知。

請假被批准後,在翻越了多雄拉山口時,他竟意外的遇到千里迢迢趕來的弟弟,才知道:他的母親也去世了,兄弟倆在多雄拉山口的雪坡上抱頭痛哭。

當他趕回闊別已久的家,忘著雙親的靈位時,他雙膝一軟狠狠的跪倒在地上,這樣一個七尺男兒,一條在墨脫這種非人環境下堅持過來的漢子,喉嚨上下哽咽了半天,才猛然發出一聲哭號:「爹、娘,我對不起你們啊」……

可這就是軍人,一個在不平凡的地方,做著不平凡的事。英國一位學者說過:「人類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區將無法生存」。

西藏的軍人常年戰鬥在平均海拔4000以上,這種生活你能想像的到嗎?這就是我們的西藏軍人!

西藏部隊的高工資,那是他們用生命換來的「折舊費」。

前段時間,母親打電話告訴我,堂弟單位撤編,他被分配去西藏當兵了,說他一個月工資18000左右,問我怎麼不去那裡?

我沉默了一下,告訴母親說:「他去西藏當兵,是在拿命換,這些錢不多。你是不知道在那裡當兵是有多苦呀!」

堂弟是一名服役了14年的四級軍士長,孩子2個,父親得了尿毒症,母親靠做一些零散活來維持家用,但還是所有的經濟來源靠的是堂弟。

「我也不想來西藏當兵,確實很苦,但這就是現實,我要養家,也要護國。」堂弟抽著煙在微信視頻里告訴我。

在解放軍報一篇報道雪域高原兵的文章中,我依稀記得有個故事讓我很觸動:

地方一個司機為連隊運送補給的時候,車開到營地後,那位司機幾近奔潰,一邊痛罵這條路,一邊嚷嚷著:「即使給10萬塊錢,也不會再來這個鬼地方。」

可見,高原兵的生活多麼艱辛。同樣作為軍人,而對於服役於西藏邊陲的軍人,我都是心存敬畏的。都說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有些軍人,是我們無法用高工資來衡量他們的,因為他們的付出是金錢無法計算出來的。

晉升,其實是對四級軍士長最好的獎賞。

前段時間和四級軍士長老豐聊天,他告訴我,回到地方才知道部隊有多好。

他是2019年12月份退役的四級軍士長,記得去年他離開的時候,單位列隊為他送行,他哭著對我們說:「是真的不捨得離開。」

四級軍士長老豐是炊事班班長,服役16年從新兵下連就一直在炊事班,自學成才,做的菜不亞於星級酒店的菜,多次參加演習保障任務獲得好成績,服役16年,多次榮獲「優秀士官」 「十佳士官」,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是真的喜歡做飯,也真心想在部隊好好乾下去的。」

老班長發的朋友圈

可即使這樣,單位沒有三級軍士長的編制,四級軍士長成了單位的「天花板」。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這個社會,尊重才華,也承認努力。在部隊這個體系裡面,對一個人才華和努力的認可,有許多種方式。

比如,各種立功,榮譽稱號、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嘉獎。比如,各類獎項,「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基層幹部」、「優秀黨務工作者」等等。

可是,如今許多立功、諸多授獎,如今考量的已經不是一個人的才華、努力和付出,而是看任職的年限長短、是否要轉業等等,本來應該起到激勵作用的立功受獎,變成了如今的安慰苦勞、退役紀念。

然而,每個人投身軍營的時候,都是一腔熱血,都想要指點江山。四級軍士長的努力,應該得到的獎賞,最好是——軍銜的晉升。

為什麼招聘都要35周歲以下?」

2019年冬季退役的35歲四級軍士長老李,最近有些焦慮。服役16年的他,他20歲入伍,今年選擇了自謀職業,眼下正在為找工作發愁。

瀏覽招聘條件後,老李發現,用人單位將求職門檻設置為「年齡在35周歲以下」。而且,絕大多數用人單位都有類似的規定。

這讓他不得不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這是一位四級軍士長關於年齡細思極恐的故事。

一紙退役命令,你就和過去的一切徹底切斷了。然後,你要到一個陌生的單位,面對陌生的工作內容、陌生的人際環境里,一切從零開始。

要命的是,走過16年的軍旅生涯,你已成了35歲的中年人。別人到了這個年齡,正在享受從前奮鬥得來的紅利,站上了職業生涯的巔峰。

而你頂著半白的頭,還得和剛畢業、剛踏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一樣,只是一個新人。

「你是部隊需要的人,還是你需要部隊的人?」

這是四級軍士長老王最近一直想的一個問題。

他是一位剛晉升的四級軍士長,對於未來的4年,他有點迷茫,更多的是看不到未來。

到了30歲,很多時候都需要與自己對話,面對崗位賦予的使命,面對家庭帶來的壓力,生活、工作、家庭,都是這個年齡必須要面對,而且必須要承擔的。

最近都在談軍銜制,都在聊2020年軍隊改革落地,四級軍士長老王對我說:「軍銜制,對於我來說,已經不屬於我這個年齡了。改革如何,已經不是一個士官可以下定義的。」

很多人對於四級軍士長,特別是剛邁入四級軍士長的行列中,基於他們的一句話就是:「等等靠靠,推推動動,走一步,是一步。」

什麼意思?就是有點如今談到的「佛系」,再說的有點形象點就是「養老」。其實很多四級軍士長是單位的技術大拿,是業務能手,只不過有的開始放鬆了要求,也有的被單位給「邊緣化」了。

回到那個問題,「你到底是部隊需要的人,還是你是需要部隊的人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可以給大家介紹一下在現代企業管理學領域內,有兩種人稱謂:一種人被叫做「野狗」,還有一種被叫做「小白兔」。

何為「野狗」?指的就是企業里那些業績好,人品差,破壞公司團結的人;何為「小白兔」?指的是在公司里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性格也招人喜歡,但就是什麼業績也沒有。

任正非說:「遇上『野狗』和『小白兔』式的員工,一定要堅決辭退,把機會留給更多能力和品德兼備,有想法,有憧憬的人。」

面對當下的軍營,這兩種人有沒有?

企業最終要的是什麼樣的人?企業需要的不是最強的人,而是最適合的人。這就延伸到部隊上,你在部隊是最強的人嗎?如果不是,那你是最適合留在部隊的人嗎?

亞里士多德曾說:「我們無法通過智力去影響別人,情感卻能做到這一點。」而故事是最易搭建情感的橋樑。

寫故事的人,終究也會成為讀故事的人;

讀故事的人,也是下一個寫故事的人。

唯願每一位四級軍士長的故事,你能聽進去,覺得寫的不錯,就點亮「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YCJiG8BMH2_cNUgBsrt.html




留不下的士官

20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