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懂得遵守規矩、承擔責任的孩子,長大了受益一生

2019-08-04     南瓜育兒說

1:家長與孩子之間的約定,一定要讓孩子遵守

周末休息,我帶著女兒回了一趟老家,奶奶見到孩子特開心,便要帶著孩子去外面逛了一逛,其實我也知道奶奶是想給女兒買一些她喜歡的東西,為了不「打擊」奶奶的熱情,女兒看了一下我,我也就允許了。

半小時後,奶奶和女兒回來了,爺爺見後看見上手就拿著一個小娃娃便問道:「跟你奶奶去逛,怎麼就只買了一個小娃娃呢?零食不喜歡吃嗎?」女兒奶奶有點兒不開心,回答道:「我讓孩子多買一些,零食玩具想要都給買,她說跟媽媽有一個約定,每次出來買東西,只能買一樣自己喜歡的,不能太貪心了。」女兒爺爺笑道:「孫女真聽話,下午爺爺帶你再去買一樣。」

孩子小的時候,很多家長都不太願意給孩子樹立一些規矩,讓孩子得到充分的自由,給孩子買他想要的一切。一味地縱容,覺得現在孩子小,沒關係,孩子喜歡就好了,長大了自然就懂規矩了,如果是這樣那就大錯特錯了。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從小如果沒有父母制定規矩來束縛孩子,就很容易讓孩子為所欲為,更不知道怎麼去判斷自己的言行是好是壞。

2:孩子犯了錯,就要道歉

前幾天我帶著女兒去逛超市,看到一位父親帶著倆女兒也在逛,淘氣的小女兒故意打掉姐姐手裡的東西。這時候爸爸上前堅決讓小女兒給姐姐道歉,可是小女兒不願意,說自己不是故意的。爸爸並沒有退縮,還是要小女兒道歉,說不管是不是故意的都得道歉。一旁的姐姐看著委屈的妹妹,就說:「算了吧,不是故意的就不道歉了。」小女兒趕忙迎合道:「姐姐說可以不用道歉了。」但是爸爸堅持說到:「這件事本來就是你做錯了,雖然你不是故意的,但是你就應該道歉。」小女兒最終在爸爸的堅持下,終於說出了「對不起」。

其實我覺得爸爸做得很對,孩子小很多時候犯了錯誤還不知道自己是錯的,讓孩子道歉是讓孩子記住,這件事是錯的,以後不能這樣做了。犯了錯,就要道歉,這是原則問題。

從小就應該教孩子,做錯了事要道歉,這樣才是好孩子。這樣的規矩能讓孩子學會禮貌待人,誠實面對,並且勇於承擔錯誤,讓孩子學會遵守原則,一定會讓孩子受益一生的。

3:有些責任,孩子必須自己擔著

曾經在經典繪本《我永遠愛你》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孩子:「如果我把枕頭弄得羽毛滿天飛,你還愛我嗎?」

媽媽:「我永遠愛你,不過,你得把羽毛收拾起來。」

孩子:「如果我把畫畫的顏料灑在妹妹身上,你還愛我嗎?」

媽媽:「我永遠愛你,不過,你得給妹妹洗衣服。」

這個故事中的媽媽做得非常好,孩子老是拿做錯的事來詢問媽媽,她不厭其煩地保證「我永遠愛你」,同時也不忘讓孩子對自己的錯事承擔責任。

這位媽媽的做法很值得所有的家長學習,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要為自己錯誤承擔責任。

也許有不少媽媽會覺得這對孩子太殘酷了,不要忘了,如果你一味遷就、容忍孩子,那麼他就會一再的試探你的底線,也就會把不負責任不當回事,這樣的孩子長大了也對自己、對他人不負責,連累家人,甚至於會危害社會。

在平時教導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們要試著讓孩子為自己的一切行為承擔責任,同時當父母的也得以身作則,要求孩子這樣那樣,自己做了不對的事情反而把責任推卸給孩子或者其他人,這種做法只會讓孩子也學會推卸責任,得不償失。

愛孩子,是我們每一位家長的本能,愛的同時給孩子立規矩,這也是教育中的一件大事,讓孩子能夠獨當一面,是我們的責任,畢竟做父母的不能陪在孩子身邊一輩子,讓孩子學會遵守規矩、承擔責任,才能贏得更加美好的未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BATYWwBUcHTFCnfV8p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