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扇婆婆耳光,不孝,源自兒子對母愛的渴求

2019-11-20     淅爸育兒記

婆媳問題,一直是中國式大家庭裡面繞不開的梗,俗話說「三個女人一台戲」,在婆媳問題上,兩個女人就足以引發家庭戰爭。

在一個家庭裡面,婆媳鬥爭往往會以兒媳的失敗告終,相對來說,老人更容易博得輿論的同情,而作為年輕人,則被認為理應讓著老人,可事實上,矛盾並不是單一方面挑起的,真正弱勢的恰恰是作為外來者的兒媳,她不僅僅要面對自己丈夫,更重要的是要面對丈夫原生家庭的問題。

接下來要說的這個家庭就是如此:強勢媽媽,培養出愚孝兒子。

因為婆媳間的矛盾,氣不過的兒媳對婆婆動起手來,甚至用巴掌使勁地往婆婆的臉上扇,是什麼事情能讓兒媳如此不孝?

其中的原因非常簡單:兩人婚後,婆婆不斷干涉兒子的家事,甚至一直掌握著兒子的經濟命脈。

可當丈夫的,卻沒有幫助過自己的妻子爭取應該有的權利,幫助她成為這個家庭的女主人,反倒是對媽媽愚孝。

在問及每個月是怎麼樣分配收入的時候,兒子支吾的說,不是所有的收入都給了媽媽,自己之前每個月有2000元的收入,給媽媽定時匯去一千,而對於妻子,則是分文沒有給。

當妻子發現自己在這個家庭唯一能依靠的人--丈夫--沒法依靠的時候,就必須自己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權利,奈何遇上強勢的婆婆,妻子一方面怒丈夫的不作為,另一方面又得忍受婆婆的不公對待,最後還要面對輿論的壓力,爆發,也就再所難免。

婆媳關係,從來就不是婆婆與媳婦之間的二元關係,而是婆婆-兒子/丈夫-兒媳的三元關係,如果在這份三元關係中,丈夫不能挺直腰杆,平衡婆媳兩者之間的關係,那麼婆婆及兒媳就成了最終的受害者,尤其是兒媳,因為她需要以一己之力對抗丈夫的整個原生家庭。

愚孝,是因為母親的強勢

毫無疑問,上述的丈夫已經邁進了愚孝的行列--只聽母親的,忽略妻子的感受。

而一個愚孝的孩子,完全是源自母親的強勢操控,在母親的強勢操控下,孩子已經被訓成了一隻綿羊,還哪裡有反抗的勇氣?只能不斷迎合母親的要求,即便他自己也知道這是不合理的。

導致迎合的核心原因是恐慌,迎合者之所以只奉獻不索取,是因為他們擔心一旦開始索取就會令關係疏遠甚至斷裂。

等長大後,孩子與父母的力量對比已發生改變,而且孩子的世界已打開,他擁有了很多其他關係,對父母已不再依賴。但是,作為一個迎合者,他心中的恐慌並未消失,他仍認為奉獻是能與別人拉近關係的唯一方式。

並且,自幼以來對父母持續了很久的渴望——「請你們把愛分給我一點吧」——因為一直沒有實現而變成了一個魔咒,導致一個人會一直執著在這個沒有實現的願望上。為了實現這個願望,他願意在成年後做出更大的奉獻。

渴望實現童年一直沒實現的願望,就是「愚孝」的核心原因。

於是,我們會看到大量的這種例子:那些最被父母忽視的人成家後,常常嚴重犧牲配偶和自己孩子的利益,對父母百依百順,而父母卻總是把他們奉獻出來的錢財再轉送給他們一直溺愛的其他孩子。

這時,作為奉獻者的這些人,會對父母有很多不滿,但當父母繼續向他們索取時,他們卻發現,好像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仍然是一邊抱怨一邊繼續做出無益的奉獻,而他們最常抱怨的是:「我比他們更能幹、更孝順,為什麼父母就不能在乎我更多一點?」

也就是說,「愚孝」者們還在尋求這樣一個結果:父母終於發現他更值得愛,於是改變態度,愛他勝過其他孩子。

這種奇蹟有時候會發生。一些垂垂老矣的父母終於對他們一直溺愛的孩子失去了信心和耐心,而將希望轉移到了那個一直被他們忽視的孩子身上。

但更多時候,一個家庭系統的行為模式永遠都沒發生改變,愚孝者不管怎麼奉獻,也仍然得不到愛,而被溺愛者仍然是繼續被溺愛。

所以,明智的愚孝者,應當放下改變父母的渴望,接受無論如何父母都不會更愛他的事實,一旦接受了這個痛苦的事實,愚孝行為就可以終止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9xaim4BMH2_cNUgdOk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