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母乳媽媽,有9個都會遇到「追奶」的問題。
寶寶剛出生,遲遲不下奶;
1~2個月,寶寶體重不長,是沒吃夠奶嗎?
4~5個月,上班復工奶水瞬間減少;
7~8個月,想再追一追,又怕長肉......
想要讓奶水充足,先別急著喝下奶茶、煲豬腳湯甚至請通乳師。了解乳汁的分泌真相之後,你也許可以成為自己的通乳師。
讓奶水變多唯一的辦法就是多吸!
因為它才是乳汁分泌的關鍵。
在說「催奶」方法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一下泌乳反射這件事情。了解之後,追奶就成功了一半。
乳汁是哪裡來的?
乳頭上分布很多的神經傳感器。它們負責把接收到的刺激傳遞給大腦。大腦指揮乳腺分泌乳汁。
泌乳反射原理
寶寶吸得越多,刺激越多,乳汁就越多。同時,寶寶的吮吸姿勢、吮吸時間、間隔都很重要。
吮吸正確,促進分泌乳汁;
吮吸時間短,腦垂體分泌泌乳素,促進前乳排出。
吮吸時間長,腦垂體分泌催產素,提供脂肪更豐富的後乳。
但吮吸不正確的話,大腦感受到的不是要分泌乳汁,而是呼喊疼痛!
疼痛會抑制泌乳反射。
除了疼痛,疲勞、害怕、緊張和抑鬱等情緒,都會影響乳汁的產出,尤其是後乳。
知道了乳汁產生的原因,又知道了影響泌乳反射的原因,接下來要說一說如何促進乳汁更多——催奶的方法。
如何增加奶水的供應?
1正確的喂奶姿勢
正確的喂奶姿勢是催奶的先決條件。姿勢不正確,其他都是白搭。
驗證一下你寶寶的銜乳姿勢:
1、寶寶是含住了乳頭還是包住了乳頭和乳暈?
2、寶寶的下嘴唇是向內縮的還是外翻的?
乳房非常有彈性。當寶寶掌握正確的銜乳姿勢,就能夠用舌頭有節奏的從乳暈「擠奶」,乳暈和乳頭會被適度拉長,乳汁就直接送往舌頭後部,吞進肚子裡。
如果姿勢不正確,媽媽感受到的是乳頭疼痛。寶寶感受到的是:為什麼用盡了吃奶的力氣還是吃不到奶......
3一個好的喂奶環境和支持
給自己設置一個安靜、能讓人舒緩的環境。可以聽一段你喜歡的音樂,在你想睡覺或者入睡的時候。放下你的家務、壓力以及一切讓你不爽的因素,好好陪著寶寶。
這些外部環境都能夠很好的刺激泌乳。
最重要的是,當你決心要追奶的時候,也要有定力屏蔽那些說風涼話的人。
「這麼辛苦,別喂了,還不一定有營養」
「追了半天就這麼多,還不如吃奶粉來得快」
追奶肯定是辛苦的,所以,一定要找到支持你的人,比如老公、媽媽群。
另外,你可以和寶寶有更多的肌膚接觸。在溫度適宜的情況下,脫掉寶寶的衣服,讓寶寶的皮膚貼著你肚子上的皮膚。這一招往往很管用。
3五招幫你找到更多乳汁
當你以上事情都準備好了的時候,再來嘗試下面的具體方法。
4喂奶前和喂奶時按摩乳房
喂奶前輕輕按摩乳房,可以刺激泌乳反射。當寶寶一湊上去,奶水自然就出來了。
喂奶的時候按壓乳房,可以加速乳汁流向乳頭,人工模擬泌乳反射。
當寶寶有點累的時候,用這種方法幫幫他,他又會開始吃的賊帶勁。
增加喂奶次數,至少2個小時喂一次。如果寶寶白天睡了3個小時以上,就把他叫醒。如果寶寶很困,就讓他貼著你的乳房睡。
皮膚接觸能刺激你的乳汁分泌。
喂得久一點
不要限制寶寶吃奶的時間。且不要頻繁換邊。
長時間的喂奶能夠刺激腦垂體分泌催產素,獲得後乳。後乳可以讓寶寶獲得足夠熱量,保證生長需要。
反之,寶寶得到的是稀薄的前乳,雖然可以填飽肚子,但沒有足夠的熱量,寶寶體重就很難增加。
輪換喂奶
當寶寶在一側吃奶吃得開始犯困的時候(一般是3~5分鐘),把他移開,拍拍嗝,換到另一側,當寶寶再次犯困的時候,再輪換一次。
這樣的輪換喂奶方法能夠促使更稠、熱量更高的後乳流出。這一招對不還吃奶、愛睡覺的寶寶非常管用。
重複喂奶
當寶寶看起來喝的差不多的時候,抱起來拍拍嗝。大概10~20分鐘後,再喂一次奶。
一方面拍嗝之後寶寶胃裡的空氣被排出,有了「新的容量」;另一方面媽媽的後乳也準備好了。
間隔越久,否則喝到的前乳就越多。
如果你在嘗試了以上方法並持續一段時間後,仍然無法滿足寶寶的需求。不用太焦慮。適當的增加奶粉不是一件壞事。
但如果你依然不想放棄。那麼你可能需要諮詢醫生或真正的專家,而不是「病急投醫」在市面上買一些民間偏方、藥物進行嘗試。如果一定要嘗試,請先諮詢專業醫生。
你也可以嘗試一些安全的湯水,但每個人的效果不同,也許鯽魚湯對你特別有用,但有些人喝了就沒反應。試試看自己的「特效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