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爸媽在線(CC姐原創)
有人說,《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簡稱《哪吒》)是動畫版的《銀河補習班》。
因為二者都講了一個「向左叛逆,向右成長」的故事。
《銀河補習班》里,孩子馬飛被學校教導主任當眾諷刺:「煤球再怎麼洗,永遠也變不成鑽石。」
《哪吒》里,本應是靈珠轉世的哪吒,卻意外成了魔丸,一出生就是魔童,被陳塘關的百姓厭棄。
結果後來,馬飛成了太空人,哪吒成了挽救整鎮百姓的英雄。
煤球和鑽石,化學成分都是C!
魔丸和靈珠,本質都是混元珠!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中間引導他們做出正確選擇的力量,到底是什麼?
(以下內容僅含少量劇透,請放心享用~)
一、叛逆,因被貼上「標籤」
粗黑粗黑的眼線,空洞洞的吊睛眼,鬼一樣的牙齒,體內還自帶無法控制的力量,所到之處,不是房子塌陷,就是四處起火,這樣黑化的哪吒,的確一生下來就不討喜。
何況,他還未出生,魔丸就讓他成為「魔」的代表,這個先入為主的標籤,一旦被貼上去,就難以撕下來。
就連哪吒從水怪手裡救出了村裡的一個小女孩,都被村民認為是他劫走了小女孩。
既然世人待之以惡,何不以惡相向?
「既然你們說我是妖怪,那我就證明給你們看。」徹底心冷失望的哪吒常常這樣說。
現實中,大部分的叛逆都是從自暴自棄開始的,像哪吒這樣心理的孩子太多了,自暴自棄的「壞」,其實是他們與這個世界之間築起的一道高牆,蒼白無力地保護著自己不被尊重與理解的尊嚴。
《銀河補習班》里,馬飛從小就被老師說成「缺根弦」,連他媽媽也一直說「他本來就很笨。」
甚至因為成績不好,媽媽還在馬飛面前對著當爸爸的馬皓文氣急敗壞地說:「這孩子沒救了!」「你還想上天呢,撒泡尿照照你是長著前十名的臉嗎?」
於是,等爸爸坐完七年監獄出來後,馬飛已經成了一個差生,曠課、考試倒數第一、被教導主任看不起,淪落到要被學校開除的地步。
被貼了標籤的哪吒和馬飛為什麼要叛逆?
因為他們渴望被成人世界認同,渴望通過叛逆的行為來向世界昭示他們已經長大了,他們已經有力量了,可以回擊和報復被外界加諸身上的種種負面力量。
叛逆期的孩子通常都是迷茫的,因為沒有自我認同,沒有方向,即使內心充滿力量,也依然會迷失。
方向,到底有多重要?
這個世界上,草長得比樹快,但樹的生命,卻是頂天立地的。
二、關於愛、信任和目標
哪吒和馬飛,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改變的?
是從他們感受到愛和信任開始,繼而有了人生方向和目標。
哪吒無疑是幸福的,因為他有爸爸李靖、媽媽殷夫人和師傅太乙真人無條件地愛著,信任著。
即使哪吒一出生時,因為抑制不住魔性而咬破了媽媽的手,殷夫人首先關心的也只是哪吒有沒有受傷。
她理解兒子的孤獨、理解他不被人接納的痛苦、理解他渴望父母陪伴的心情。
儘管明知自己無法抗衡兒子的魔力,她依然陪著小哪吒踢毽子,囑咐外面的人們不許叫他「妖怪」,小心翼翼地維護著孩子的自尊心,還想各種辦法讓哪吒在有限的生命里,能夠開心一點。
另一邊,她還得頂替丈夫衝殺在前線,只為給哪吒多積一點福。
至於父親李靖,這一版本的情節,簡直完全顛覆了原著里逼得兒子「割肉剔骨還父債」的形象。
他會一家一家地敲門懇求,邀請不願意赴宴的城民們參加哪吒的的三歲生日宴會,只為了兌現他對兒子的承諾。
甚至在得知只能用「換命符」的方法來救哪吒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用自己的命來換取哪吒的生,並且在小云云問他「哪吒是你什麼人」時,撂下了一句斬釘截鐵的話:「他是我兒!」
哪吒的師傅太乙真人,一個騎著豬的男人,平時貪吃貪睡,感覺特不靠譜,但他懂哪吒,他教哪吒控制與釋放身體里的力量,給他山河社稷圖,在他心裡種下向善的意願、鋤強扶弱的樸素正義感,以及李家人的使命意識……
《銀河補習班》里,馬皓文告訴兒子「你是地球上最聰明的孩子」,告訴他:「不要別人說什麼你就聽什麼,你的腦子要一直想。」
他並不是嘴上輕飄飄地說說而已,而是真的希望兒子永遠不要停止思考,永遠不要認輸。
有一幕,馬皓文站在堤壩上,面對兇猛的洪水,不顧一切地用喇叭對不確定是否活著的兒子喊:「看看你的周圍有什麼!想辦法,動你的腦子,你能出來,你能出來!」
這句話在關鍵時候救了馬飛一命,他用門板和床單做了一個木筏,讓自己從被洪水所困的屋子裡逃了出來。
很少父母意識到,他們的「相信」對孩子而言,有多重要。
當孩子感覺到自己被信任,並且用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一件事情時,他的成就感,不是來源於他聽從了父母的命令,而是他自己做出並執行了負責任的決定,這是他們邁向獨立的內心力量的開始。
這種力量,能夠幫助他實現自己的夢想,鼓勵自己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事實上,飾演馬皓文的鄧超,當年因為父母離異、重組家庭,他用叛逆對抗原生家庭的傷痛,打架鬥毆,12歲離家出走,跑場子,跳舞,開始賺錢,穿奇裝異服、打耳釘、染頭髮、戴各種首飾,「越異類越好,別人越覺得你可怕越好。越覺得你特立獨行越好」。
曾經是學霸的他,徹底變成學渣。轉了幾次學,老師認定他「就是個社會上的人」,學校要開除他,是他媽媽衝進教室跟老師辯論:我不同意你這樣說,我兒子是個好孩子,他是一個善良的人。
而他父親,則用了「一種軟著陸的方法」讓他脫離叛逆期,引導他去尋找人生的目標,知道他喜歡跳舞,所以鼓勵他去學藝術,還帶著他去北京考中戲。
三、什麼是無條件的愛?
既然父母的愛是那麼重要,為什麼《哪吒》里的龍王三太子敖丙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卻仍然不快樂?
有著「盛世美顏」的敖丙,是全劇里最令人心痛的角色。他存在的唯一意義,就是為父族復仇。
儘管父親和族人們將自己最堅硬的鱗片拿出來做成「萬龍甲」護他周全,但這一幕卻讓人心酸,感覺就像他是「全村的希望」,他們資助他,是希望他拯救他們,繼承他們這份「意志」和「心血」。
缺乏自我的敖丙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知道怎麼做才是正確的,不想傷害唯一的朋友哪吒,卻被父親、師傅、族人逼迫著威脅著,甚至道德綁架著去「復仇」。
在這個層面上來講,龍王的父愛帶著滿滿的功利心,像極了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那一句苦口婆心「我是為你好」。
我相信說這話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是很真誠的,也的確發自真心為孩子好,但父母們在自我感動的同時,往往忽略了這句話背後隱藏的控制欲。
這樣的愛,是帶著條件的。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不一定會叛逆,他也有可能變成某種意義上的好孩子,甚至有可能成長為品學兼優的學霸,他們將生活上的重壓和自我意願埋在心底里,獨自面對現實中的困難,期望用自己的優秀,去償還父母的愛,這就是敖丙的形象。
幸過的是,敖丙遇到了哪吒,在你死我活的對壘當中,哪吒沒有選擇痛下殺手,而是告訴這個唯一的朋友:別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算,這是我爹告訴我的道理。
其實,哪吒的原型,就是導演餃子本人。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就是「棄醫從動畫」的餃子憋著一口氣寫出來的。
可以說,如果沒有餃子爸媽的無條件支持,絕對不會有今天的餃子。
如果你的兒子是名牌醫藥大學專業,卻想改行學動畫,你會同意嗎?
餃子的爸媽同意了!
最初棄醫轉行,旁人冷嘲熱諷,餃子的爸媽卻花了大錢給他買高配置的電腦。
後來父親去世,已經成為家裡經濟頂樑柱的餃子卻想辭職專心做一部能打響名堂的作品,媽媽竟然繼續毫無怨言地支持他,用每個月僅1000元的退休金,支撐兩母子的日常生活,並且照顧餃子的飲食起居。
所以,餃子在電影大熱後的採訪里說:
感謝我的父母,他們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沒有他們的開明豁達,我不可能輕易轉行;沒有父母的無私支持,我不可能不放下夢想,為五斗米折腰;沒有母親在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料,我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短片製作中。
幸好,餃子的爸媽沒有用父母的權威,用一句「我是為你好」,抹殺餃子的所有想法。
這樣,才有了這部《哪吒之魔童降臨》——票房超過25億,被譽為國漫崛起的國漫之光。
看到這裡,回到文章開頭,引導哪吒和馬飛做出正確選擇的力量,到底是什麼?
拯救叛逆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
這個問題的答案,你知道了嗎?
是無條件的愛,信任,和他們發自心底的目標!
借用馬皓文對兒子馬飛說的那句話:「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如果連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話,你每天拉弓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