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眼緣又對胃口的粵菜館,不敷衍不做作,才是中餐應有的氣度

原標題:合眼緣又對胃口的粵菜館,不敷衍不做作,才是中餐應有的氣度

合眼緣又對胃口的粵菜館,不敷衍不做作,才是中餐應有的氣度

BY小企9999

至此,這家餐廳的追求我已可確定:就是追求傳統,維護傳統的古早味。

在現在餐飲業紛紛求新求變的大風氣下,這種做派宛如老學究。可是,我很滿意。

走近就可以感受到環境的氣場沉穩,而又相當濃烈。雖然門窗家具都沒用傳統的中式家俬,卻能給人中式大堂般的四平八穩感受,一絲不苟。

燈光設計顯然也非常用心,亮部和暗部相互交錯起伏,但一點也不顯雜亂喧擾,該亮的地方亮該暗的地方暗,仿佛慢板音樂節奏的起伏,是那種舒緩的感覺。

小菜的擺盤看得是用了心的,但也沒弄得特別刻意,不是那種特別搶眼,非逼得客人「哇」讚嘆一聲的感覺。

鵝肝醬做成櫻桃狀早已審美疲勞,第一次看到板栗的形狀,頓時對那道已經很久勾不起動筷子慾望的菜有了躍躍欲試的期待。

類似酸湯肥牛的味型,主料選用魷魚、肥牛卷肉片,好像還有豬肉羹,打底為水晶粗粉,食材雖雜但各自火候恰到好處。

彩椒和花椒對的色彩和氣味起到一定的烘托作用,和酸這一味搭配協調的除了「甜」,辣也是很搭調的,而且比較容易滿足年輕人的喜好。

龍蝦豆腐:如果把龍蝦頭尾先藏起來,乍一看很容易讓人錯覺是麻辣豆腐,吃一口就感受到了海鮮的氣息,豆腐熱燙,海鮮味包圍得很充分,表面上有些類似炸饊子碎的點綴,酥脆和豆腐的柔嫩形成明顯的對立,卻又讓人愉悅。

炒冬筍:這頓飯是春節前吃的哈,所以是冬筍而不是時下的春筍。做法很傳統,切片油燜而已。

鹽酒白切雞:和廣東粵菜中最常見的那種白斬雞不一樣,斬件的形式也是廣式的,加入了福建客家米酒蒸,強強聯手的結果有點不倫不類但肯定不難吃。

砂鍋焗魚頭:這個整體就表現得很粵菜啦,非常規範,裹味均勻,魚頭裡的魚腦魚膠魚喉嫩滑還不腥。

土雞松茸湯:自從《舌尖》熱播以來,松茸這種食材有點爛大街的意思,仿佛不用松茸就不夠高級似的。反正我是吃得已經審美疲勞,但不可否認,松茸雞湯是款經典,再怎麼樣也不至於難吃。

牛肉湯:相當於貴氣的松茸雞湯,我更喜歡這盆讓我吃出新意的牛肉番茄蘿蔔湯。

牛肉的質地非常棒,瘦肉間分布著豐富的脂肪層,這樣的肉吃起來最香,口感還特別棒,有層次感且肉汁豐富。蘿蔔入口化渣,番茄的酸味恰到好處,湯水酸鮮可口,要不是顧忌餐桌禮儀,我應該可以一碗接一碗把整盆吃光。

海蠣飯:我不知道廣東是否也有類似的做法。閩南沿海至莆田一代比較常見,算是比較有地方特色的咸飯,這裡的做法有點結合廣式煲仔飯,可以剷出人們喜歡的鍋巴來。

炒豬肚:炒豬肚我偏愛搭配酸菜,喜歡那種乳酸煸炒後的特殊香氛,用它們來中和內臟的髒氣簡直天作之合。這裡的出品用的是芹菜,顯得平凡單調。

生炒芥藍:水東芥菜是地域性標準產品,個頭較小,質地爽脆無渣、鮮甜味美,質嫩可口。粵菜廚師對這傢伙肯定非常熟悉,炒菜他們一般不焯水喜歡生炒,雖然賣相上不如焯水伴炒的,但勝在營養成分流失少,鼎氣較足。

卷瓜皮:這種用旱黃瓜製成的腌菜在粵西乃至廣西沿海(歷史上長期屬廣東)很常見,直接這麼吃爽脆可口,用來配稀飯很棒。用來炒貝殼類小海鮮也很好吃。

椰漿蓮子:蓮子長期是中餐甜品的重要選手,蜜汁的做法最甜美,搭配新潮的椰漿,香味上也得到補強,蠻好的想法。

餐食的審美跟時裝一樣,大概也有個輪迴。「意境菜」流行一段時間後,人們又開始厭煩。

中餐廳就要有中餐廳的樣子,擺盤可以適度,沒必要矯揉造作。

大菜則更不宜粉飾,該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就像這盆豆腐。

畢竟,色香味意型養咱們中餐師傅靠的是食材,靠的是廚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