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於西街,依偎東塔,這條巷子不足300米,我卻逛了一下午

2019-05-20     微泉州

/

熙熙攘攘的西街旁

有這麼一條不太起眼的小巷

它曾輝煌燦爛,也歷經滄桑

……

這裡是台魁巷

巷外有多人聲鼎沸,巷內就有多安逸祥和

/

泉州有名的小巷真的太多了,裴巷、花巷、舊館驛……它們風頭太盛,相比之下,有些巷子歷史悠長,卻低調地被人遺忘,任時光在這裡刻下滄桑的痕跡。

台魁巷,大概就是這樣的存在。

台魁巷位於開元寺東邊,南起西街,北抵大寺後路口。

巷名的由來可以追溯到明代,狀元莊際昌為巷內的奇仕宮題「雁塔鍾靈」的匾額,希望泉州能出更多的宰相(台)和狀元(魁),因此得名。

小巷不長,只250米左右,也不甚寬敞,堪堪承受得住兩輛電動車並騎,但是它的「分支」卻不少,隨便進入一個拐角,以為是別番天地,抬眼卻仍是「台魁巷」的門牌號。

站在西街路口,朝台魁巷望去,視線由豁朗漸漸變得逼仄。

黑壓壓的電線犬牙交錯,盤桓在天空向四周發散。灰牆紅瓦的建築斑駁古老,歷經歲月洗禮。

老房子前的洗衣台,泛著青苔、廢棄了的枯井……眼前的荒涼其實昭示著以前熱氣騰騰的生活。

走進台魁巷,就會看到一棵彎脖子大樹,造型奇特。樹幹先是與地面幾近平行地彎曲著,橫亘在巷子兩側,而後又扭曲向上,舒展樹枝,開得尤為茂密。

巷子裡老住戶說這棵老樹已經有80餘年了,已經成了巷子的一道風景及地標性景物。

老樹的左側開著著名理學家蔡清後裔的「保和堂」,專售祖傳秘制疔膏「白塔膏」。

「藥鋪」很簡陋,一張舊桌、幾張椅子便成了一個賣藥點。200多年堅守在巷子裡,「只賣藥不看病」。

老樹下還有一家雜貨店,店裡的阿姨會做些縫紉工作。

一盞白熾燈、一台縫紉機,阿姨仔細地工作,不時還和門口坐在矮凳上的人說著家長里短……市井的煙火氣,不外乎如此。

這裡還藏著很多本地人才知道的「秘密」,時至今日,仍有人專門來求「秘方」。時間的推移,把小巷變成了一個蒙塵的寶藏。

偶然看到窗台上隨意擺放的掃帚,讓人不禁在眼前浮現出阿嫲彎腰掃著落葉的畫面。

巷子兩側的灰牆上早就趁著春光爬了不少綠色,綠油油地生長著。巷子歷史悠久,卻每年都有新的活力。

在這狹窄的街巷上,能遇到曬著太陽聊著往事的老人,能遇到剛下班行色匆匆的年輕人,能遇到蹣跚學步、笑聲清脆的孩子……

台魁巷就這樣以各種方式呈現它古老沉穩的活力,執拗地守護著泉州好幾代人生活的地方。

在這裡,老建築的年代感是顯而易見的視覺衝擊。

用紅磚砌起來的房子雜蕪開裂,頹勢盡顯,但閩南獨特的紅色卻反添了一份復古的味道。

牆上掛著的木質信箱依稀露出報紙的邊角,與古樸的木門相襯得格外好看。

午後的陽光爬過屋頂,灑在古厝斑駁的紅磚上,形成刺眼的光暈,只一恍惚,仿佛就看到了老房子走過的那些年。

在台魁巷,幾乎每家每戶都是「有名有姓」的家族,從門楣上就能知道這戶人家的姓氏。

閩南古厝的獨特風情,在這樣的牌匾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這裡的門大多數是木門,門一打開,就吱吱作響。門的表面早已凹凸不平,像是經過多年的風雨洗禮。

巷子裡也不乏黑白色的古厝。少了紅磚的點綴更顯灰敗,但門前放肆生長的植物、門口掛著的紅色燈籠,反而使建築出落得格外好看。

走到台魁巷的中間,會看到一幢白牆黑門的古厝,這是金國皇族後裔粘氏古民居。

正好遇上對門的阿婆,她說這個古民居很大,可惜五點半就關門了,下次來一定要進去看看。

再走幾步,就看到四角過路亭了。

雖然一派年久失修的破舊感,但亭子仍然在發揮它的作用。亭下散亂停靠的電動車仿佛曾經在亭中遮日避雨的路人。

紅色的春聯貼在紅磚上,黃色的木門上還有綠色的雕花。

說不上是什麼感覺,只是偶一抬頭髮現屋裡掛著的幾件衣裳,地上擺的幾雙鞋,才驚覺,這大概就是生活的樣子。

在台魁巷的整條街巷中,每隔不遠就另有一條小巷,形成「非」字狀結構。這些更小的巷子,仿佛一株大樹的根脈,把台魁巷的底蘊,散布到更深的地方。

這就是台魁巷的魅力。在現代與古樸間來回交錯,卻絲毫沒有違和。

每一步都能路過一個老建築,每一個建築都記載著一段老泉州的故事,靜靜等待有心人來挖掘品味。

隱藏在柴米油鹽的居民區里,也開始出現了摩登的咖啡館和各種年輕人喜歡的小店。

巷口的木棉紀主要賣些精緻的小東西,門店裝飾得尤為小清新,即使不消費,也讓人忍不住想進去看看。

老樹附近的古厝已經變成了一家咖啡廳。幾乎還保持著老房子的原來風貌,只是添置了一些簡單的家具就整個大變樣。

小巷深處還有一個世外桃源。

它的地勢較之其他房子略高,因此也更引人注目。古香古色的門前還掛著兩個大紅燈籠,木質牌匾上寫有「丘山」二字。

院內有音樂傳來,儘管大門緊閉,也不難想像裡面有多麼讓人心曠神怡。下次再來,一定要進傳說中的「丘山小院」看看,到底是怎樣一副清靜自然的風景。

巷子破敗的土牆上畫上了精美的彩繪,絢麗的顏色為古樸的小巷添上了些許現代元素。

就連簡陋的窗戶掛在這樣的牆上都似乎湊充滿了童趣。

初夏的夜晚來得並不早,但走出巷子的時候西街的路燈也已經點亮了。

站在台魁巷的巷口,忍不住又抬頭看了眼近在咫尺的東塔。

它在那裡巍峨地屹立了千年,守護著西街熱鬧的人間煙火,也守護著台魁巷的安靜祥和。

對於行色匆匆的遊客來說,台魁巷只是他們打卡清單中的一個。他們總是三五成群結隊而來,又一下子呼嘯而去。

但如果你有心體會,漫步至小巷深處,輕扣木門,輕撫老牆,坐在老樹下乘涼,任憑巷外有多紛擾,也能感受到巷內難得的「歲月靜好」。

編輯 | 關關

圖片 | 關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OA7A2wBmyVoG_1Zsak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