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察以為明者,常因明而生暗,故君子以恬養智;奮迅以求速者,多因速而致遲,故君子以重持輕。
伺察:觀察,窺察。
奮迅:急躁冒進。
這是《菜根譚》里的一句話,大意是說過度依賴觀察認為已經明白事情前因後果的人,常常為此而變得不明事理,所以君子要依靠淡然恬靜的修養來涵養自己的智慧;做事情急躁冒進以求快速的人,往往因為想要迅速而最終卻事與願違落得個欲速則不達的結果,因此君子做事應該舉重若輕。
兩點感悟與君分享:
1、做人莫耍小聰明。
大千世界的各種事物是客觀存在的,但對事物的觀察認知卻因觀察者的觀察角度、立場及觀察力所限而不同,觀察結果也會大相逕庭。自以為已經看穿了事物,也許你看到的只是一個表象而已。
如何能夠洞察事物背後的真相?
增加閱歷,提高對事物的分析判斷能力,儘量做到由表及里由外到內地建立影響事物發展各因素之間的聯繫,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如此才能夠提高洞察事物機理的能力,觀察結果才能夠儘可能接近真相。
在中國社會,有這樣三種人:精明的人,善於鑽政策的空子、善於打擦邊球、善於投機取巧走所謂的捷徑,自以為對什麼都會都懂,其實不盡然,他所知道的大家大都知道,只不過不像他那樣逢人都說罷了,這樣的人一般不太受人喜歡;聰明的人,知道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看問題比較有洞察力在做事時又能夠照顧周全,這樣的人比較被人喜歡;智慧的人,內心裡裝滿了善良的種子、事事先考慮別人的感受、為了讓事物向好的方向轉化不惜犧牲自己的利益,這樣的人受人尊重。
2、什麼是《道德經》里所說的「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踮起腳尖是站立不穩的,大劈叉是走不成路的,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一定的規律而行,依據規律尋找出來的捷徑是可以走的,而違背客觀規律的捷徑是行不通的,結果自然是欲速則不達。物理學中有一個「最速降線」,說的是從起點到終點捷徑恰恰是一條彎曲的線,這個物理學中的現象給我們一個哲學上的啟示:該走的路一步都省不掉、該吃的苦一點都不能少,有一個小品中一句經典的台詞讓我印象深刻:什麼是幸福?幸福就是遭罪。
這就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