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中,有這樣兩類孩子:
第一種,老師說什麼,他們就做什麼,也很認真,很努力,保證完成老師交代的各種任務。但是成績呢?卻一般處於中游,好點的可能達到上游,但想獲得前幾名卻比較難。
第二種,老師說了他們不一定做,而老師沒說的呢他們反而可能去做。他們的成績經常是處於兩個極端,要不就是成績特別好的,也不就是成績特別差的。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兩種不同的結果呢?
按理說,認真配合老師的孩子不更應該取得更好的成績嗎?為什麼反而是這些不是特別配合老師的更容易取得優秀的成績?
根本原因是,他們的人生態度是不一樣的。
前一種孩子是在努力的避免失敗,而後一種孩子是努力的追求成功。
避免失敗VS追求成功
很多時候,雖然我們都在做同一件事,但是目的卻是不一樣的。
很早之前聽過一個寓言故事,有三個砌牆工人,有人問他們在幹什麼。第一個沒好氣的說:「沒看見嗎?我在砌牆.」然後問第2個工人,他說:「我在建一座高聳的大樓」而當他問第3個工人時,那個工人開心地說:「我在建一坐美麗的城市!」多年以後,第一個工人還是在砌牆,第二個工人坐在辦公室里畫圖,第三個工人則成為了他們的老闆。
三個工人都是在干一樣的活,但是因為他們目的是不一樣的,因此他們對待幹活的態度也就不一樣,因此最終產生的結果也就不一樣了。
對於孩子學習來說,同樣如此。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他們學習並不是為了追求成功,他們只是在避免失敗,避免被父母老師批評,避免被同學嘲笑愚笨,這才是他們學習動力的來源。因此,對於他們來說,學習並不一定要做最好,只要能保證他們不被家長老師批評,不被同學恥笑就可以了。所以我們會看到孩子們會完成家長老師布置的任務,但是除此之外他們就不願意再付出更多的努力了。因此就有了「60分萬歲」的說法。
而只有當孩子真的學習是為了追求成功,為了獲得一種成就感時,孩子們才會為了目標而奮鬥,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他們才會勤奮努力。老師讓他們做的,他們可能會做,但是老師沒有安排他們做的,只要他們覺得對自己的目標有幫助,他們也會去做,因為他們有強烈的成功慾望。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兩類孩子之所以表現不同,根本原因是他們的目標不同。
那為什麼有些孩子在忙於避免失敗,而不是去努力追求成功呢?
努力避免失敗的孩子是怎麼形成的
孩子之所以忙於避免失敗,而不是去努力追求成功,主要是受他們目標導向的原因,而孩子們之所以行成這樣的目標導向,主要由兩方面原因造成:
一、家庭管教比較嚴厲
因為父母管教嚴厲,孩子的本性被壓抑。因為他們知道,即使向父母表達自己的真實看法也不會得到父母的認可,甚至批評打罵,那麼他們當然也就不會發表自己的意見,並且變得開始迎合父母。
父母喜歡什麼?當然是學習好的孩子,於是他們就假裝努力學習。但是他們的內在潛意識是不喜歡學習,覺得這是為父母學的,所以他們也就經常是在父母老師的面前表現的比較努力,做給他們看,而當自己一個人時就容易放飛自我。
二、孩子本身就沒有主見
家裡父母可能對他們管教不是很嚴厲,他們倒是很自由了,但是他們自己不學習也沒有別的目標可以為之奮鬥,於是也就隨大流,別人幹什麼,他們就跟著幹什麼了。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沒有努力爭強的心,因為學習也不是他們的目標,但是他們也希望被人看扁,所以付出適當的努力獲得差不多的成績即可,也就是我們說的努力避免失敗。
如何區分具體是哪種原因造成的呢?其實很好區別。
對第一種孩子,是我們經常說的乖孩子,他們一般來說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地方,因為管教嚴厲,孩子通常無論哪一方面都不是自己做主,而是父母做主,這就使得他們各個方面都跟學習一樣,都是一種避免失敗的態度,因此孩子各個方面看著都很平庸。
對第二種孩子,他們儘管在學習上可能不突出,但是在別的地方卻可能有特別的表現,並且敢於跟父母頂嘴,發表自己的意見看法。
父母應該怎麼做
對於大部分的孩子來說,他們學習之所以不是特別優秀,不是他們智商不夠,而是他們的學習態度有問題,他們不是努力的追求成功,而是在努力的避免失敗。
那麼作為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避免孩子進入這種困境呢?
首先,在童年教育上,父母應該提供無條件的愛
父母不要用愛來要挾孩子,控制孩子,否則孩子將會覺得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而為來滿足這種條件,孩子就會壓抑自己的真實需求,刻意的討好父母。
長期如此,孩子倒是很乖很輕話了,但是他們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去追求自己的真實目標,孩子就會活的很壓抑。這樣的人生是他人的人生,怎麼會有激情?怎麼會去釋放全部精力勇敢的追求?又怎麼會有全力以赴的追求成功呢?
其次,培養對自己負責的積極人生態度
父母要要認識到,我們的生活不一定必須要通過學校學習才能成功。現在社會跟以前不一樣了,成功的道路有千萬條,你即使學習成績不好也可以用很多別的出路,關鍵他們能不能做到對自己負責,有沒有積極的人生態度。
即使孩子學習成績不行,但是他只要能對自己負責,就知道什麼是自己想要的,什麼值得自己全力以赴。這樣即使孩子學習不好,將來他一樣可以在別的方面取的成就。父母也沒有必要必須逼著孩子取得好的成績。
對於第二種孩子來說,他們就說普遍對自己缺乏負責任的態度,他們得過且過,隨大流。學習的時候隨大流,工作的時候隨大流,娶媳婦的時候還是隨大流,他們一生渾渾噩噩的,不知道為什麼而活,從來沒思考過自己的真正需求,當然也就不會付出百分百的精力去追逐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