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龜因美味可口,深受很多市民喜愛,近年來身價也是一直飆升,這讓一些人看到了商機。7月16日,記者採訪獲悉,高密市膠河生態發展區褚家王屋村村民褚世利經過多年摸索,發展起了知了龜養殖業,雇了30多名村民來撿拾,每晚能產出5萬隻知了龜,直接銷售給慕名而來的客商。褚世利介紹,預計今年夏天能實現50萬元的盈利,也讓村裡閒散勞動力增加了收入。
受僱夜撿知了龜
一戶日賺三四百
16日晚,涼風微起,掃去了白日的炙熱,在鄉下不少村民會拿著手電筒到路邊的樹木上尋找知了龜,這也是夏日一件特別有趣的事。在高密市膠河生態發展區褚家王屋村的金蟬養殖園,每晚都有幾十人來撿拾知了龜,體驗童年樂趣的同時,還能賺錢。
當晚7時30分許,夕陽西下,金蟬養殖園裡熱鬧起來,眾人按順序走進園裡,開始了撿拾知了龜的工作。這裡有成片的柳樹,一排一排的,一眼望不到頭。這裡的柳樹粗細都差不多,樹幹都有碗口粗,枝繁葉茂,每棵樹上都有知了龜往上爬。前來撿拾知了龜的村民,有大人也有小孩,他們提著塑料桶,順著柳樹走,看到知了龜就裝到桶里。有的人撿得比較快,不一會兒就能裝滿一桶。對他們來說,撿拾知了龜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樂趣,歡呼聲不時從樹林裡傳出來。
記者注意到,在距離地面約1米的樹幹上,綁著塑料膠帶,知了龜爬到這裡就無法繼續往上。「大人小孩都能撿到知了龜,尤其是小孩子樂此不疲,一晚上能賺100元。」村民陳代璉說,每天晚上她都和孩子一起來撿拾知了龜,非常好玩。
金蟬養殖園的負責人褚世利介紹,每年立夏到立秋這段時間,是知了龜出土的時候,7月最為集中。因此,他們雇了本村和附近村的村民前來撿拾知了龜,有的村民是全家出動,每晚按照人頭來支付費用,「有的家庭一晚上就能賺三四百元」。
膠河邊種植400多畝柳樹,專門養殖知了龜
提及養殖知了龜的初衷和經歷,66歲的褚世利打開了話匣子。這片柳樹林位於膠河旁邊,占地400多畝。柳樹從2014年開始種植,目前有2萬多棵。最初,他種柳樹,是想等長大後賣掉。雖然長大的柳樹每棵能賣到150元左右,但生長周期太長,前期投入比較大。「這片柳樹長大需要十幾年,為了充分利用這片樹木,我們找來專家做了調研,最後決定養殖知了龜。」褚世利說,他們研究發現,知了龜作為一種野味,深受人們喜歡,市場前景廣闊,更重要的是不會影響生態環境,這是一項綠色產業。
當時褚世利雖然已年過六旬,但依然有一股幹勁,下決心要養殖知了龜。2016年,他打聽到青島膠南市有一處金蟬養殖基地,便從那裡購買了20萬元的幼卵,其實就是些帶著知了龜卵的枝條。
回到柳樹林後,褚世利將帶有幼卵的枝條固定在柳樹上,在一定的自然條件下,幼卵落到地下形成幼蟲,兩三年後就能長成知了龜,在夏季從地里爬出來。
自己摸索研究養殖技術,去年開始見效益
乾了大半輩子農活的褚世利,在養殖知了龜方面,是一位門外漢。為了養殖好知了龜,他不斷學習,向別人請教,希望早點見到效益。
褚世利說,在青島一些地方有養殖知了龜的,他在購買幼卵時,會虛心向對方請教。「他們一般都會把養殖知了龜最基本的常識告訴我,至於如何養好,還得靠自己琢磨。比如一棵樹上放的幼卵枝條要適當,太多的話,以後長出的幼蟲會把樹『吃死』,太少的話,達不到預期效果。」回到家後,褚世利一邊從書本上了解知了龜的生長習性,一邊觀察放到樹上的幼卵。
「當時也有些擔心,投了那麼多錢,萬一產不出知了龜可咋辦啊!」經過兩年的期盼與焦慮,2018年夏季,柳樹林裡爬出的知了龜多了起來。看著一隻只知了龜往外爬,褚世利心裡踏實了,他養殖知了龜成功了。「一般一棵樹上能爬出十多隻知了龜,最多的一棵樹一晚上爬出了42隻。」褚世利說,去年夏天他就雇了村民來撿拾知了龜,最多一晚上撿了六七萬隻,當年夏天實現盈利30多萬元。為增加養殖規模,去年他又買了20萬元的幼卵,「今年夏天,柳樹林裡更熱鬧了,產出的知了龜更多了」。
客商紛紛趕來,「僧多肉少」只好限量銷售
每天晚上,金蟬養殖園附近熱鬧非凡,園內是撿拾知了龜的村民,園外則擠滿了收購知了龜的客商,他們有的是附近飯店的經營者,有的是青島、濰坊的商販。
記者採訪得知,與其他地方產的知了龜相比,這裡的知了龜個頭大,比較肥嫩。「我們這裡養殖知了龜有天然優勢,首先緊靠膠河,土地屬於沙土,有利於知了龜幼蟲生長和吸收養分。另外,柳樹下產出的知了龜,口感更美。」褚世利介紹,正是因為如此,各地客商慕名而來,地里每天產出的知了龜都不夠賣。
到了晚上11時許,大家將撿拾回來的知了龜集中在一起,用水清洗掉上面的泥巴,裝進桶里出售。這個時候最熱鬧,客商們根本不講價,直接過秤付錢。「這裡的知了龜鮮嫩好吃,我們帶回去第二天就能銷售一空,所以晚上要早點來排隊收購。」來自膠州市的客商王先生說,因為產出的量少,他們需要提前預訂。
褚世利說,有的客戶要50斤,最後只能拿到三四十斤;有的客戶要100斤,最後只拿到七八十斤,「如果按照客戶要的數量銷售的話,肯定不夠賣,來晚了的客戶就會空手而歸。為了讓客戶不白跑一趟,我們只能限量銷售」。
一晚產出五萬隻
批發價一隻八毛
「目前,一晚上能產出5萬隻知了龜,批發價平均每個0.8元,比去年高出0.1元,客商們都搶著要。」褚世利說,在這幾年養殖知了龜的過程中,他們嘗到了甜頭,逐漸地形成了一種綠色產業。
褚世利表示,這一片柳樹林今年夏季產出的知了龜,預計能實現50萬元的盈利,這增加了他繼續發展下去的信心。「養殖知了龜前期投入要大一些,後期隨著地下幼卵的增多,就不需要再到外地購買幼卵了。」褚世利說,目前,他在養殖知了龜方面總結出了一些經驗,如果附近村民也想養殖知了龜,他會提供幫助,帶領大家一起致富。
膠河生態發展區管委會副書記王軍哲介紹,褚家王屋村村民們以種植糧食、經濟作物為主,近年來發展起的知了龜養殖產業,形成了一條綠色農村經濟發展新模式,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400多畝柳樹林不僅涵養了膠河流域的水土,保護了生態環境,還帶動了經濟的發展,增加了農村閒散勞動力的收入,為鄉村振興添了一把力。
來源:濰坊晚報
編輯:徐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