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80、90的父母而言,收集卡片並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小時候我們往往為了一張卡片買來幾包方便麵,當然面很可能是直接去了垃圾桶的。在娛樂方式並不多的當時,這是我們美好的童年記憶。
現在的孩子同樣有著同樣的娛樂方式,只是相比以往,商家的手段更加的高明,卡片的種類更加多,收集難度更高,但同時,已為人父母的我們對孩子的引導意識仍然停留在我們父母的那一代,孩子的分辨能力同樣沒有隨著時代發展而提高。
10歲男孩花1500元買奧特曼卡片,家長:「這些沒用的卡片!」
在長沙星沙的一名10歲孩子,偷偷用了1500塊的「巨款」一次性購買了多包「奧特曼卡片」,把爸爸王先生氣瘋了,看到眼前的一堆金光閃閃的卡片,爸爸王先生氣不打一起來,他實在無法理解這些卡片有什麼好處:「簡直把我氣死了,竟然把我過年時留給他保管的壓歲錢全部買了這些沒用的卡片。」
王先生說,其實孩子很早就開始收集這種卡片,以往只是5塊、10塊的購買,誰知這次居然連壓歲錢都掏出來了。
這種「奧特曼」卡片在小學生群體中,尤其是小男孩中間的確特別流行。為此而一擲千金的孩子並不是少數,在星沙的幾個小學門口,不少小男孩的手上都拿著厚厚一疊卡片。不時就有幾個小男孩蹲在地上,小腦袋碰到一起就揮舞著卡片相互「炫耀」,爭得臉紅脖子粗。
對於家長來說,這些卡片確實一無是處,但對於孩子來說,這些是他們社交的「身份憑證」,是他們的樂趣所在,是他們與同學「競爭」的條件,王先生的例子中,過去孩子沉迷於此的時候,並沒有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等到孩子花費巨額的時候,才覺得氣急敗壞。
孩子沉迷於此的原因,並不僅僅是卡片的帥酷美
在過去,就有不少因為家長缺乏引導,而讓孩子沉迷於電視動漫情節而造成的悲劇,例如孩子模仿喜洋洋灰太狼裡面的情節,把小朋友給烤熟的事件,相比之下1500元的代價不足為提。
那麼,孩子為何會對這種卡片如此迷戀呢?尤其是男孩子。僅僅因為卡面的帥酷美麼?
- 崇尚力量的錯誤方式
對於小男生來說,他們往往更崇尚力量,而奧特曼恰恰是力量的極致表現,可以說,每一個看過奧特曼的小男生,都有著化身為奧特曼保衛地球的夢。
幼稚嗎?確實幼稚,但孩子就是幼稚的。他們固然是不可能變成奧特曼的,所以動漫周邊就成了他們的心頭好,仿佛一卡在手,力量我有。
就像我家的熊兒子,他喜歡假面騎士、變形金剛、鋼鐵俠這些力量象徵,所以他所選擇的玩具都是諸如變身腰帶、變形金剛這些。
他們崇尚力量,但是卻無法獲得這些力量,更沒有家長引導他們對力量的正確認知,那麼奧特曼卡片就是他們得到力量的最佳標誌。
- 建立的錯誤的攀比心理
攀比是不可取的嗎?並不,攀比心理正向運用在學業上,就是一件好事情,但孩子是不會有這種認知的。
當一個東西在孩子間形成了風氣,那麼沒有的孩子,就會出現融入不了圈子的狀況,說不上被排斥,但是沒有共同話題,甚至會被取笑是孩子所面臨的狀況。
同時,孩子天生就會在群體中尋找自己的定位,擁有一張「稀有卡」,就是孩子間莫名的榮耀,會被羨慕被追捧。
而前陣子也有另外一個事件,同樣是這樣的原理:某品牌的電話手錶特有的交友功能,以及其排它性,讓孩子們必須要擁有該品牌的手錶才可以加入好友圈。而加入後,孩子們又會比拼,誰的功能更強大(拍照、支付)等等。
- 建立了錯誤的金錢觀
錢是要來花的,錢可以買來快樂,買來榮耀感,買來地位...
對於一個孩子而言,「捷徑」往往是誘惑他們走向錯誤的最大原因。
有一個問題是,他們知道1500元的價值所在嗎?在他們看來,錢只是換來快樂的工具,至於這樣做對不對,是否要有節制,光憑他們自身是沒有這種認知的。
小結:不引導孩子認知的家長,終將苦果自食
像王先生的例子,生活中並不會少見,究其原因是放任孩子,讓他們自行觀看動漫,孩子會形成何種價值觀全憑孩子自己的造化。
這些情況,只要當時家長有稍加引導,就不會出現。而這份引導也並不困難,往往就是一集動漫20分鐘左右的時間。
因為忙而把孩子甩給電視爸爸,手機媽媽,那麼結果,就是家長苦果自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ZUNYm4BMH2_cNUg6MH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