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區有俗語「寧舍一頭牛,不舍大魚頭」這魚該如何垂釣?

2019-11-15     釣魚精英堂

什麼是鱅魚

鱅魚,又名:花鰱、黑鰱、黃鰱、胖頭、大頭魚。分布在黃河下游、長江中下游以及珠江流域。在我國東部的水庫、池塘、湖泊廣泛放養。是我國四大家養魚類之一。

鱅魚也叫胖頭魚或胖頭鰱子,它和鰱魚一樣肉質細嫩,功效也一樣。尤其應該強調的是胖頭魚的魚頭,在中原地區就有「寧舍一頭牛,不舍大魚頭。」的說法,你想,一頭牛和一個魚頭的價值差別多大,為了一個魚頭寧可捨棄價值大的一頭牛,可見人們對它的喜愛。鱅魚頭的溫補效果很好,體質虛弱的人最好多吃胖頭魚的魚頭。另外它還能起到治療耳鳴、頭暈目眩的作用。

如何釣鱅魚

鱅魚之所以難釣是因為它的進食方式與眾不同,它是以浮游生物為主,靠吸食過濾來進餐的,它對霧化的餌料有興趣,完整成團的東西,它很少去碰。知道了這個規律,釣鱅魚就方便了。

釣鱅鰱魚最好是用海竿定點釣。

海竿組釣配置:一般來說用3米的海竿最好,紡車式漁線輪,個人認為最好的一種釣組搭配方法,找一個海竿爆炸鉤裡面的彈簧,一段10cm左右的線連接到八字環上,之後用單鉤,和彈簧距離5cm,餌料上在彈簧上,這樣兩個好處,第一,解決散餌不好拋竿的問題,第二,鰱鱅吸食的時候,幾乎鉤鉤進嘴,很少有錨到身體拔河跑魚的情況。

一、釣法

1、選好釣位後,採用定點釣法,可先用五根海竿打成梅花樁,最初用餌可大一點,主要是在釣區內形成大量的霧化區,以引鱅鰱魚進入釣點,(注意了,該梅花樁的位置不可大,每竿定位在1--2米之間,)待魚開始咬鉤後,可收回兩竿,以免絞線,(因鱅魚中鉤後,在水中的遊動較大)。

2、水深定位:一般在水庫垂釣,要根據季節的變化而調整所釣水位,春秋二季可調120CM到200CM,夏季則調到90CM至120CM 之間,冬季調到250CM為好。

3、拋竿距離:釣鱅鰱魚的距離並不是越遠越好,也不是說近距離無魚,但要釣得多,最好的距離是30~40米之間(這是我釣鱅鰱魚的經驗),當然還要看餌料的霧化如何。

4、建議:在釣鱅鰱魚時,3斤以下的魚最好放生,因為此時正是它們長體的最佳時間。

二、餌料

釣鱅魚和鰱魚的釣餌有兩種:酸味糟食專釣鰱魚,酸臭味精食專釣鱅魚。

酸臭糟食的製作:玉米面80%,白面20% 混合在一起,先用開水洗燙,然後上鍋蒸熟,趁熱揉碎摻入用水化開的魚酵母(乾酵母片也可)裝入塑膠密實袋裡密封使其發酵,要求完整不透氣,並放在陽光下曝曬二、三天左右便可使用。使用時用多少取多少,剩餘部分可繼續封存備用。注意要排出空氣後密封,使之與空氣隔絕。

垂釣鰱魚的酸餌亦可用來配製釣鱅魚的酸臭餌餌料。而臭餌則另制,可將臭豆腐、臭雞蛋、碎韭菜、碎肉類等原料加水置於玻璃瓶中,放在太陽下曝曬半個月即成。

在使用時,將臭餌按需要加入酸餌之中,即成酸臭餌。其酸臭程度要根據水色、水質、水情等具體情況加以考慮。水色深、水質肥,其味要濃;水色淺、水質瘦,其味可淡。一般先淡些,再逐漸加濃。只要有一條鱅魚上鉤,表示餌料的酸臭程度基本合適,它們已趨近覓食,則可繼續使用了。

三、釣層

再談談釣層的問題,我一般是先釣離底20cm,不斷抽窩,直到浮標在下降過程中開始晃,浮標周圍有連續的有黏液的泡,這時候魚進窩了,這時候可以20cm為單位釣淺找魚層;如果明顯看到魚上浮,直接釣40cm左右的深度就行。大群鰱鱅魚,只要一發現這種釣餌,就會爭而食之,釣者發現浮漂被拽跑了,就可以立即提竿收線,鉤牢魚嘴。

鰱鱅進窩子都是成群結隊的進,而且釣不散,漂相都是心臟病口,我個人還是很喜歡玩的。至於,有些釣友喜歡用三角錨鉤錨魚,個人不提倡這種釣法。有什麼不對之處,還請各位朋友不吝指教。更望喜愛釣鰱鱅魚的朋友獻出你們的秘方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Kytbm4BMH2_cNUgNTg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