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解紛爭」全媒體直播聚焦福建泉州中院、晉江、石獅法院:2150萬網友在線圍觀!

2020-01-09   石獅法院



1月7日上午,

「多元解紛齊發力 跨域訴服看福建」大型融媒體直播活動在福建省泉州市和尤溪縣兩地拉開帷幕。這是全國法院第二期「一站解紛爭」全媒體直播活動,由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社會與法頻道聯合製作。央視頻、央視新聞移動網、央視新聞客戶端、國際在線、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人民日報、人民網、中國網、光明網、央廣網、今日頭條、快手、新浪網、騰訊網、網易網、搜狐網、南方都市報、新京報等50餘家媒體參與直播報道,約2150萬網友全程在線觀看。

此次活動採用電視和網絡全媒體直播形式。直播活動從上午10點開始,持續約2小時。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羅志沙,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紀格非做客直播間,同步解讀直播現場。全國人大代表粟瓊,福建省人大代表劉榮山、王永芬、趙秀榮、黃秀娥,福建省政協委員洪世鍵等應邀到直播現場觀摩。


向下滑動顯示更多圖片

現在,

讓小編帶您回顧直播現場吧!

「網格化+人民調解」:起紛爭的倆工友家庭終化干戈為玉帛

上午10時許,在晉江市深滬鎮「網格化+人民調解」工作站的調解室內,韓某夫妻與鄭某夫妻各執一詞,因雙方孩子間玩耍導致傷害一事爭吵不休。

原來,韓某與鄭某同在一家企業務工,兩家孩子還是幼兒園同班同學。不久前,韓某的女兒在騎兒童玩具車時,鄭某的兒子在背後一推,導致車輛歪倒,造成韓某的女兒左肱骨髁上骨折的傷害。韓某一氣之下到法院起訴鄭某夫妻。晉江法院認為工友之間因孩子玩耍而產生糾紛,採用調解的方式比較有利於矛盾化解。

經辦本案的晉江市法院金井人民法庭庭長謝遠欣發現韓某、鄭某所在企業的老闆粘曉新恰好是晉江法院的人民陪審員,就將案件分流到晉江市深滬鎮「網格化+人民調解」工作站,委託粘曉新作為特邀調解員進行調解。

調解過程中,粘曉新聽取了雙方當事人的意見。韓某一家要求鄭某一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營養費等共計11萬餘元。但鄭某一家認為他們最多只能承擔小部分責任,且孩子恢復能力好,骨折不一定構成傷殘。最終,調解員粘曉新在謝遠欣的指導下,既講法理,又講情理,成功促成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並及時進行了司法確認。

據了解,晉江法院在市、鎮、村建立三級調解網格,將匯流向法院的案件分流到網格,尋找網格內最優、最具關聯性的社會力量進行調解,打通多元調解的「最後一公里」,有效化解了大量矛盾糾紛。

聯動聯調:多部門合力調解因職業病死亡家屬索賠糾紛

在三明市尤溪縣城關派出所埔頭園區社區警務室里, 50多歲婦人林某帶著子女一大早趕到這裡。這是一個不幸的家庭。就在去年,家裡的頂樑柱、她的丈夫張某患肝癌晚期離世。

林某始終認為覺得,自己丈夫在患肝癌之前就發現有肝硬化,這一定與他生前工作環境有關,於是找廠家討要說法。然而企業方卻認為,勞動部門二次鑑定,雖認定張某是工傷,但均不認為其死亡是因工死亡,所以拒絕予以更多的賠償。雙方為此僵持不下。

尤溪縣公安局城關派出所民警肖栩在轄區排查矛盾時發現了這起糾紛,於是上報縣裡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可別小看了這個化解中心。2015年以來,尤溪縣共有4.9萬餘起矛盾糾紛,通過化解中心運用大調解工作體系,成功化解了3.5萬起,大大地減少了訴訟增量。

對於這起糾紛,化解中心決定交給經驗豐富的老調解員鍾光漳先行進行調解。老鍾選在1月7日這一天主持這場調解,並邀請了尤溪縣人民法院黨組成員、立案庭庭長紀寶玲一起幫忙做工作。


調解現場,雙方圍繞張某的死亡原因劇烈爭執。鍾光漳不時引導大家消除牴觸情緒,心平氣和地直面問題。紀寶玲庭長則在一旁對於案情涉及的法律問題予以釋法說理。人社局有關負責同志也應邀來到現場,對該單位出具的勞動工傷鑑定結論闡釋法律依據。

儘管雙方圍繞賠償標準差距甚大,但參與調解的多個部門同志仍不放棄努力。在大家的動員下,企業主陳某在自己目前生產經營較為困難的情況下,同意先行拿出20萬對受害人家屬予以補償

鍾光漳告訴記者,他將繼續關注這起糾紛的後續進展情況。如果雙方有需要將儘快啟動第二次調解,為快速解決這起揪心事儘自己最大的努力。

跨域立案+跨域保全:為當事人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準的一站式訴訟服務

10點多,招商銀行泉州分行的法務小車帶著一袋厚厚的材料,走進了泉州中院訴訟服務中心。他剛剛得到消息,一筆借款的債務人存在轉移資產的可能,他心急如焚。於是,先在泉州中院網上訴訟服務中心在線提交了訴前財產保全申請後,匆忙趕到現場立案。

泉州中院立案人員謝珊茹已提前做好了立案登記,當場給小車出具受理通知書,列印繳費二維碼,小車使用手機掃碼方式在線繳納了保全費。立案後,立案人員謝珊茹立即將申請材料掃描上傳至「泉州法院電子文檔管理平台」,法官助理莊瑮隨即通過該平台進行無紙化辦案,草擬裁判文書並提交合議庭成員網上審簽,快速生成文書,再通過執行案件流程管理系統將本案的保全執行委託至保全房產所在地的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法院。

在等候領取保全文書的同時,小車在跨域立案窗口提交了另外兩件跨域立案材料。

據小車稱,年關將至,兩家客戶貸款已經到期,銀行存在貸款無法收回的風險,只能啟動司法程序催收。小車的這兩個客戶,一個在山東青島,另一個在山東濰坊。根據民事訴訟管轄規定,小車原本需專門跑一趟山東去立案。慶幸的是,泉州法院早在2015年就首創跨域訴訟服務,此做法後來在全國推廣。這樣一來,他可以直接通過泉州中院跨域立案。

立案人員陳梅蘭審核後發現缺少一份工商登記信息和身份證複印件,小車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在相關設備上自助列印了缺漏的材料。補齊材料後,立案人員陳梅蘭使用平板電腦通過「移動微法院」APP完成了跨域立案。前後約2小時左右,小車一次性辦妥了原本至少要跑上好幾天才能辦的三件事。

福建高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羅志沙表示,源於泉州的跨域立案只是跨域訴訟服務的一個方面。福建法院正在打造涵蓋數十個訴訟事項的跨域訴訟服務3.0版。這是福建法院貫徹落實最高法院部署要求,全面提速「兩個一站式」建設的生動實踐和典型案例。

紀格非教授認為,從泉州法院的做法看,最高法院推出的「兩個一站式」建設在基層得到很好的落實。它充分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服務大局、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鮮明特色,是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生動實踐。

「隔空」調解:當事人遠程視頻快速達成調解協議

與此同時,在石獅法院一個科技法庭內,一場「隔空」調解正在進行。

法官謝良榮對著電腦,螢幕那頭分別坐著原告小潘的父親潘某,被告小陳的母親、石獅某中學訴訟代理人以及鳳里司法所調解員徐靈友。

原來,2019年3月13日上午,小潘在學校操場做值日,與小陳發生了打鬧,不慎被小陳推下台階,造成右手臂粉碎性骨折。

潘某多次找到小陳的父母討要賠償,但對方卻拒絕支付。「兩個小孩開玩笑,受傷了不能把責任全部推給另外一方吧,而且這事還是發生在學校。」陳母認為孩子是在學校受的傷,學校也應該承擔責任。幾番協商不下,潘某將陳某家和學校一起告到了石獅法院。

在法官謝良榮及調解員徐靈友的調解下,潘某把賠償要求降到5萬,石獅某中學同意支付賠償款4.4萬元,小陳的父母也答應支付剩下的賠償款。達成調解協議後,書記員將庭審筆錄發送給各方當事人核對,當事人核對無異議後通過掃描書記員發送的二維碼在線簽署筆錄。至此,整個調解過程結束。

全程觀看直播後,全國人大代表粟瓊表示:當事人最希望「少跑一次腿、少等一分鐘、少費一點心、少誤一次工」就能把案件順順利利地立上、結了。泉州中院推出的跨域訴訟服務平台把立案、審判、執行等數十項訴訟服務跨法院、跨地域地配送到當事人家門口,為老百姓提供了面對面、有溫度、有質量的訴訟服務。

福建省人大代表劉榮山感慨,福建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為解決法院普遍面臨的人案矛盾找到了很好的突破口。它充分調動各種社會力量參與到糾紛的化解中來,將矛盾化解在訴前,既節省了司法資源,又有利於社會和諧。他認為,這個機制對於構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