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碧桂園等房企紛紛做出新選擇!萬科要如何活到最後?

2019-11-29   房融信息

「怎麼看待天津」、「為什麼去東北投資」、「大連怎麼樣」、「怎麼不去哈爾濱」……11月28日下午5點,萬科北方區域媒體交流會上,郁亮被問及一個又一個關於各地城市發展的問題。

郁亮一身黑色西裝,狀態不錯,言語幽默。他說「大連很美」,笑談曾經在「哈爾濱投資虧損好幾千萬,被傷得刻骨銘心」;他看到青島發展正勁的勢頭,也點明天津正在經歷轉型陣痛。

在城市發展黃金時代,人口的湧入和產業升級給房地產企業帶來了大量的發展機會。而如今城市進入精細化運營時代,科技、智能、5G 等大概念產業正在影響城市發展。每一座城市也正在經歷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融合,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

如今城市發展進入新階段的背景下,恆大、碧桂園、萬科等企業正在做出新的選擇。

郁亮始終在強調,當下以及未來,萬科始終是要當一個好農民,做一個時代好企業。

「不同城市處在不同階段,做東西是不一樣的。對我們而言,在全國均衡布局,使得發展更加均衡一些。環境變差、天氣變差,但萬科永遠不去預測天氣。我們只看到積極一面在哪裡。只有夕陽的行業,沒有夕陽的企業,萬科要做的,就是做好準備迎接挑戰,成為活到最後的那家企業。這是我們長期的一個目標。」

在如今的行業形勢下,萬科喊出的口號依舊是「與城市共發展、以客戶為中心」。郁亮說,當下存量比重變大,房地產進入比拼產品和服務的時代。「以客戶為中心最核心的是,消費者是否願意花錢來買我們的服務。產品力和服務力是永遠需要加強的地方。」

今年,恆大、碧桂園、萬科、萬達等各大企業也紛紛簽署框架協議,將產業落地東北。萬科也在東北振興的契機下,積極參與東三省的投資建設。

8月份,萬科與長春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9月宣布在大連投資450億元建設軌道 物業開發、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等項目。

郁亮在回應東北投資問題時表示,萬科1990年代就進入東北,一直沒有離開過。他們內部有個要求,不怨天不怨地,也不能抱怨東北天氣冷,現在能感受到東北正在發展,每個地方都有機會,從來沒有覺得有「關」存在。

他還被媒體追問,為什麼萬科北方區域進入了瀋陽、大連,卻遲遲才進入哈爾濱。郁亮笑著說,「萬科1990年就去了哈爾濱,當時投資讓萬科損失好幾千萬,曾經的傷痛刻骨銘心,還沒有完全忘記。現在也是小心翼翼地進去,試探進去。」

儘管萬科今年沒有和哈爾濱政府簽下戰略合作協議,但郁亮並沒有完全否定哈爾濱。他說:「去了之後終於知道,哈爾濱的機會在哪裡。哈爾濱有26個深圳那麼大,5.6萬平方公里。人口也終於開始正流入了。」

「在看城市發展時,不要就某個階段去看它。」這是郁亮在看待城市發展問題上始終強調的觀點。

他說,風水輪流轉,每個城市承擔的功能、扮演的角色有高潮有低落,有轉型的痛苦。他認為,「天津正好來到了轉型發展的埠,在轉型發展的陣痛期。深圳當時往高科技產業轉型時,同樣很困難。青島、東北同樣經過轉型發展陣痛期。」

這場交流會,似乎是萬科對當下中國不同城市發展的一個思考。當天下午,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北方區域執行長劉肖也談了一些如何把握城市發展機會的想法。

劉肖說,過去與城市共同發展,談的是空間格局,現在是治理、產業格局。現階段,最大的趨勢變化是科技和技術手段的變化。他的看法是,內容賦能包括社區文化、治理方式等方面,一定成為未來大中城市的重要內容。

如何把握未來城市發展,他給出的答案是,瞄準科技、文化以及數字對城市的賦能。

現在更多房企將目光瞄準了存量市場。萬科北方區域目前正在做科創園、文創園等嘗試,今年也在瀋陽推出了首個創意城市更新項目紅梅文創園。

劉肖也強調,「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在新環境下,萬科北方區域也進行了一系列調整。

今年,萬科北方區域提出了未來三年的五個新引擎,包含TOD、科創園、產業小鎮、舊改和文創園,建立新的差異化城市資源獲取能力和產品構建能力,這也是他們今後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