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發布小度在家智能屏X8,一場智能音箱邊界的探索

2019-12-12     Alter聊IT

湖南衛視的親子節目《少年說》中曾有過這樣一幕:一位十幾歲的少年站在台上向自己的父母坦白,憋了很久的一句話竟然是「我再也不想吃蘋果和雞蛋了!」

作為國內收視率居高不下的電視台,湖南衛視的高明之處恰恰在於此,一些看似可有可無的細節,往往抓住了觀眾內心深處的痛點。而《少年說》中所折射出的中國式親子關係,幾乎成了一種常態:要麼是虎媽型,近乎專制地管控孩子的學習和娛樂時間;要麼是貓爸型,對孩子的成長採取了「放養」的態度。

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諸如親子關係的家庭問題尚屬於心理學或社會學的範疇,可當家庭場景逐漸成為屈指可數的紅利窗口,那些試圖占領家庭入口的玩家們,在思考商業布局和增長邏輯的同時,還需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當黑科技如洪水猛獸般湧入家庭場景時,又能否為親子關係這樣早已被證實的痛點開出新的藥方?

01 雙中心的家庭娛樂

至少在智能音箱行業扮演著「領頭羊」角色的百度,已經給出了答案。

百度剛剛發布了一款名為小度在家智能屏X8的產品,相較於以往的帶屏智能音箱,「智能屏」的創新不僅僅是將螢幕升級到了8英寸,而是圍繞兒童家庭用戶的現狀,在家庭娛樂的場景中打造了「大人+兒童」的雙中心模式。

首先是對兒童使用場景的重構。

兒童是否應該接觸電子產品,新加坡著名早教專家陳禾教授的觀點最為中肯:「並非是要隔絕電子產品,而是讓這些產品回歸本位——手機就是電話,電腦就是工具,別讓孩子當作遊戲機。」

百度則在「智能屏」上針對兒童群體進行了場景重構:當兒童接觸「智能屏」的時候,「童臉識別」會快速識別出「童臉」,並自動進入兒童模式;同時把不適合的內容過濾了,並在兒童教育資源上進行了內容和技能升級,包括語音搜題、拍照快搜、智能問答等等,為不同年齡層兒童匹配定製化的內容;同時基於對兒童行為的理解,推出了護眼距離提醒、觀看時長控制等人性化功能。

其次是對家長使用場景的升級。

一是在家長控制方面,提供了語音截圖、遠程控制、語音通話、智能抓拍等服務,以及防沉迷的「先學後玩」模式,幫助家長管理兒童的學習任務,提升孩子的學習時間管理意識,建立起家長與兒童的溝通機制。

二是在家庭娛樂方面,百度為「智能屏」接入了愛奇藝、芒果、騰訊、咪咕以及快手、鬥魚、虎牙等優質內容平台,並利用手勢控制、眼神喚醒、全雙工連續對話等多模態交互優化「智能屏」的交互方式。不僅可以通過千人千面的AI算法進行內容的智能推薦,享受即喊即得的沉浸式聚合內容體驗,一個語音指令、手指間的一個動作乃至一個眼神,都能與「智能屏」互動。

可以看到,與傳統兒童教育類產品或家庭娛樂產品最大的不同,小度「智能屏」對兒童場景和家長需求進行了合理的平衡,兒童可以「智能屏」上學習娛樂,家長可以在「智慧屏」上看自己喜歡的綜藝,父母也可以陪孩子一起看一場電影。有別於虎媽、貓爸的極端化,「智能屏」在家庭場景中的雙中心定位,本質上在提倡一種平權的親子關係。

《2019母嬰行業人群洞察》的調研數據印證了百度在「智能屏」中提倡的理念,當90後這樣的網際網路原住民逐漸成為母嬰主力人群,54%的家庭青睞於「大人+兒童」雙中心模式,相較於「一切為了孩子」的傳統觀念,這屆爸媽們愛孩子也愛自己。

02 重新定義產品邊界

從智能音箱到「智能屏」,與百度對用戶行為的深度理解不無關係。不過百度並沒有局限在親子關係層面,更多的是對於產品邊界的重新思考。

作為國內帶屏智能音箱的「鼻祖」,小度在家交出了一份足以媲美超級App的成績單:用戶單日平均觀看長視頻的時長達到146分鐘,平均觀看短視頻時長為54分鐘,兒童學習平均使用時長30分鐘,視頻通話滲透率超過30%……透過用戶行為上的數據,聰明的產品經理們不難找到潛在的市場需求,然後在產品上進行滿足。

而從行業的視角來看 ,「智能音箱已不再是音箱」早已成為一種共識,無論是沿著人工智慧助手的方向探尋,還是立足於人機互動技術的演進,智能音箱從誕生開始就在進行產品邊界的試探。

亞馬遜最初給智能音箱Echo的宣傳口號是「理想的廚房音箱」,結果有60%以上的用戶選擇把智能音箱擺在了客廳里;百度推出帶屏智能音箱「小度在家」時,一度在行業內引發了一場口水戰,最終帶屏智能音箱成了大多數玩家追捧的對象......

某種程度上說,「智能屏」概念的出現不失為打破舊邊界開拓新場景的又一次嘗試。

在功能邊界上 ,「智能屏」朝著「多模態人工智慧交互」的方向繼續探索,將手勢控制、眼神喚醒、算法推薦等與語音交互融合,進一步完善了家庭場景下的人機互動。

舉個例子來說,用戶想要在平板上看一個視頻,需要手動點亮螢幕、找到視頻應用、點擊或搜索等一連串過程,而在智能屏上只需要一個手勢或眼神就能喚醒螢幕,一條語音指令就能找到想要的內容。簡單計算下兩種交互所需要的「能耗」,百度「智能屏」上對功能邊界的延伸,無疑符合產品疊代的趨勢。

在用戶邊界上,當前智能音箱的購買者大多是年輕人,並非是兒童、老人等特殊群體缺少擁抱新事物的好奇心,而是智能音箱在功能上對他們並不友好。

就這一點而言,「智能屏」對用戶邊界的拓展不乏可圈可點之處。儘管網際網路的爆發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滑鼠、鍵盤、觸摸等交互方式始終存在一定的門檻,導致兒童、老人等一直游離於網際網路之外。「多模態人工智慧交互」理念孕育出的「智能屏」,正在加速兒童、老人等特殊群體融入網際網路世界。

正如智能生活事業群組總經理景鯤的觀點:「當一個產品能夠拓展它的用戶功能、用戶邊界,同時又能融合原來生活中的邊界的時候,它的邊界就被無限放大。」正在成為家庭必需品的智能音箱,自然需要在產品邊界上重新定義。

03 智能音箱的新賽段

按照Strategy Analytics公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音箱銷售數據,第三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出貨量已經達到3490萬台,同比增長接近55%,其中市場排名前六的品牌占據了85.1%的份額。

當市場份額逐步向少數幾家巨頭手中集中,而市場又到了大體量、高增量的階段,智能音箱已然進入到了市場角逐的關鍵期。在這樣的局面下,智能音箱市場的玩家們也做出了兩種不同的選擇:

一是價格上的降級,典型的就是紅米等嘗試發起的新一輪價格戰。2018年美國智能音箱的普及率就高達40.1%,同樣的數字在中國還只有1.02%,即便中國智能音箱市場已經進入到了「三國殺」的局面,價格優勢仍然是進一步撬開市場的有效武器,畢竟拼多多們早已驗證了下沉市場的獨特魅力;

二是價值上的升維,對應的是百度「智能屏」對邊界的刷新。相比於智慧型手機之類的消費級電子產品,智能音箱的短板不在於銷量,恰恰需要進行用戶價值和產業價值的驗證。用戶價值決定了智能音箱的市場容量,而產業價值則影響著智能音箱市場能否孕育出語音交互場景下的新一代作業系統,能否孵化出新型的內容和服務形態。

兩種路徑都不乏合理的解釋和可行性,可回到智能音箱行業本身,無屏到有屏再到「智能屏」,本就是不可逆的市場規律。景鯤也在小度在家智能屏X8發布會現場給出了這樣的觀點:「智能屏正在引領智能音箱行業走向下一個賽段,AI智能交互、AI智能理解、內容服務新生態是智能屏需要具備的三大要素。」

前兩個要素指向了智能音箱的技術能力。

「哪家智能音箱更智能」已經成為時下最熱門的話題,以至於中科院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這樣的權威機構,都選擇在《智能音箱的智能技術解析及其成熟度測評》中針對市場上主流的智能音箱產品進行了ASR識別率、召回率、用戶體驗等方面的評測,其中小度系列產品智能度國內領先。

第三個要素考驗著不同玩家的生態能力。

作為智能音箱市場前行的「氧氣供應」,開發者生態規模直接影響著智能音箱市場的生命力。目前小度開放平台已經入駐了超過37000名開發者,上線了3500多項優秀技能,並擁有超過30000個付費技能,覆蓋了音視頻、娛樂、消費、智能家居控制等等,業已有了新一代作業系統的雛形。

其中的差別在於,具備了三要素的「智能屏」正嘗試抓住人工智慧走向億萬家庭後產生的平台型機遇,將像Windows、Android那樣為整個產業提供巨大的價值;如果缺少了這一層面的思考和探索,局限在無屏智能音箱的形態上,終究跳不出風口型機遇的宿命。

智能音箱牌桌上的玩家們,對智能音箱賽場的理解顯然有所差異,有人在深挖連接家庭場景和服務的消費觸點,也有人試圖回到競爭的起點。

04 寫在最後

當人口紅利的消失已成既定事實,家庭場景註定是所有網際網路巨頭圍攻的對象。

也就意味著,智能音箱從來都不缺少競爭對手,尤其是在「家庭計算中心」的爭奪中,諸如智能路由器、智能電視等都提出過類似的概念。語音交互在家庭場景中的滲透,為智能音箱打造了一定的先發優勢,只是在最終的靴子落地之前,家庭場景的爭奪戰仍然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確定性。

對於智能音箱賽道里的玩家來說,遠不是停止進化收割市場的時候,還需要對每一位家庭成員需求深度挖掘,為用戶和產業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Hwb_G4BMH2_cNUgSSy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