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開州區南門鎮陽寨村破除發展瓶頸

2019-07-22     開州劉登平

楊寨村獼猴桃基地

本報記者 熊程成 文/圖

仲夏,在南門鎮陽寨村的獼猴桃基地里,滿園蔥綠,一個個飽滿的果子掛滿枝頭。看著喜人的獼猴桃,村民們笑逐顏開,盼望著大豐收。

近年來,該村不斷完善基礎設施,破除發展瓶頸,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助農增收致富。如今,全村正一步步走上「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之路。

強基礎,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陽寨村幅員面積9.6平方公里,海拔400至1180米,轄10個村民小組,有農戶880戶2652人。該村曾經基礎設施落後,傳統種植業、勞務輸出是村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2017年以來,該村經過多方爭取,整合項目資金,全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破除發展瓶頸。去年,在交通建設方面,硬化道路8公里;在水利建設方面,新建農村人飲項目3處,解決181人飲水難題。

日前,記者來到村民彭世功家,他正在院壩旁的洗台前清洗剛從地里採摘回來的綠色蔬菜。記者看到,一股涓涓流水順著水管流進淘菜盆里。

彭世功說:「以前用水實在不方便,要到幾里之外的地方用水桶提。我的腿腳不好,每次滿滿一桶水,提回來只剩下大半。要把一缸水灌滿,得來回跑10多趟。現在方便了,自來水管牽到了家裡。」

村民賀壽全介紹,如今,不僅生活飲水解決了,農田灌溉也有保障,莊稼收成一年比一年好。

抓產業,促進村民增收致富

近年來,陽寨村利用到戶產業扶持資金,鼓勵貧困戶大力發展畜禽養殖業和經濟林木。

2017年,全村共落實到戶產業扶持資金24.3649萬元,養殖生豬208頭、肉牛81頭、山羊136隻、家禽2010隻,種植獼猴桃23畝、李子75畝。2018年,落實到戶產業扶持資金9.4649萬元,養殖生豬47頭、肉牛27頭、山羊22隻、家禽819隻,種植獼猴桃23畝、李子75畝。

「我們村還成立專業合作社,引進業主,培育大戶,發展特色主導產業。同時,流轉土地可增加貧困戶資產收入,建立產業發展與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也可增加配股分紅收入。村民們還可以到產業基地打工,增加勞務收入。」陽寨村村支書范昌武說。

目前,陽寨村陽山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40畝,發展獼猴桃產業;李子產業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60畝,發展李子產業。每年增加群眾土地流轉收入5萬元,增加勞務收入8萬元。

此外,該村積極組織勞動力就業培訓。通過到村培訓,依託職業技術學校對貧困戶家庭勞動力進行勞動技能培訓,增強外出務工本領。2017年以來,該村共組織各類技能培訓12批次,培訓貧困家庭勞動力600人次。

固保障,落實各項惠農政策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陽寨村村支「兩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市、區脫貧攻堅工作部署,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戰略性政治任務,以農民致富增收為重點,以全面脫貧摘帽為目標,緊密結合工作實際,堅持扶貧開發與經濟社會發展相互促進的方針,堅持把扶貧開發與社會保障有效銜接,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周密部署,真抓實幹,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

截至目前,該村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危房改造、改建集體閒置房等措施切實解決了貧困群眾住房保障問題。改善85戶貧困家庭住房條件,其中實施易地扶貧搬遷5戶18人、C級危房改造6戶13人、D級危房改造16戶19人、B級C級危房改造58戶116人,改造集體閒置房兩處,集中安置9戶9人。

此外,村支「兩委」落實社保措施,切實改善民生。落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堅持扶貧開發政策,對符合低保條件的農戶按程序應保盡保。目前,全村共有低保戶32戶56人,共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6.7772萬元。

范昌武說:「絕大多數貧困戶不是因學就是因病致貧,因此,我們嚴格落實教育扶貧和健康扶貧政策,減輕貧困戶教育支出和醫療負擔,讓孩子們上學有保障,讓貧困群眾生病後看得起病、住得起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40GGwBmyVoG_1ZGVo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