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州區政協劉登平學習區黨代會報告感悟

2021-12-31     開州劉登平

原標題:開州區政協劉登平學習區黨代會報告感悟

做精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

譜寫開州鄉村振興新篇章

——學習區黨代會報告感悟

作者:劉登平

鄉村振興乃國之大事、政之要事、民之實事。區第十五次黨代會報告提出未來五年我們的奮鬥目標是建設「一極兩大三區」,其中「三區」之一是建設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綠色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即堅持以農業農村全域全鏈綠色發展為引領,推動優良品種引進、綠色技術推廣、優質產品供給、特色品牌培育「四個先行」,推動打造國家農業綠色轉型試驗地、綠色制度創新標杆地、生態價值轉化新高地。

報告為今後五年我區的農業發展指明了方向,為進一步振興鄉村奠定了基石。開州地理環境大體呈現「六山三丘一分壩」,擁有獨特的「三江三里」自然環境。立足我區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稟賦,大力發展山地特色農業,做響農業品牌,走差異化發展路子,著力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是我區建設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的著力點。

一是挖掘本地資源優勢發展山地特色產業。特色農業是將區域內獨特的農業資源轉化為名優產品和特色商品的現代農業。當前,「開縣春橙」、「開州木香」、「南門紅糖」、「冰薄月餅」、「紫水豆乾」、「開州香腸」等特色農產品全國知名,「開縣春橙」、「銀杏茶」等優質農產品走出國門,累計認證市級以上品牌農產品87個、「兩品一標」農產品85個。開州農業成功實現了一項項趕超,一個個突破,一次次跨越。山無水不活。走山地特色農業現代化之路,首先要引導資源要素向山地丘陵地區匯聚,要充分發揮我區山地、江湖等生態類型豐富的優勢,培育發展山地特色產業,重點發展柑橘、檸檬、生態畜牧、生態漁業、茶葉、中藥材、調味品、特色水果、特色糧油、特色經濟林等十大山地特色高效產業,培育發展綠色、有機山地特色農業,壯大「開州再生稻」「開州木香」等品牌效益,提振「南門紅糖」「冰薄月餅」等傳統品牌,辦好三峽藥博會,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二是堅持聚集發展理念打造產業鏈條。發展特色農業不能只關注特色農產品生產,還應關注產業關聯性和地域聚集性。要堅持全產業鏈發展導向,突出重點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引導特色產業從生產環節向前後鏈條延伸,形成產前、產中、產後無縫銜接,種養加銷一體的產業鏈條。如建設集「育、繁、研、推、供、旅」高科技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園,將蔬菜種苗繁育、高標準蔬菜產品種植、現代農業實用人才技術培訓等功能集於一體,形成全產業鏈,提高農業效益。同時,利用山地村莊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推動農旅融合發展,大力發展鄉村游,兼得產業與生態振興,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和鄉村繁榮同步發展。

三是加強技術創新,做響農業品牌。科技是提高產業市場競爭力和永續發展的關鍵,沒有技術支撐,特色農業很難做強做大做久。要圍繞我區優勢特色產業,聯合特色產業龍頭企業科技人員和基層技術人員,組建覆蓋全產業鏈的產業創新團隊,對關鍵技術進行攻關,開發一批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圍繞區域優勢特色產業,加快建設技術創新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科技創新平台,組織實施一批農業科技創新項目,形成一批可推廣的適用技術,提升特色山地農業的科技支撐能力。要進一步推動數字下鄉,充分利用大數據等智能化手段于山地特色農業中,比如可以利用物聯網設備實時採集氣象和土壤數據,並明確告知種植者下一步需要做什麼,凡事皆有科學依據。以科技強化特色農產品品牌培育,形成以區域公用品牌為核心、企業品牌為支撐、產品品牌為基礎的農業品牌體系,不斷提升品牌特色農產品的認知度、美譽度,培育壯大一批在市內外有影響力的農產品品牌。

(作者系開州區政協教科文衛委主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13614049_100267275-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