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讓日本首相兩度辭職的病,尷尬又難治,這4個信號,及早發現和治療

2020-09-16     武漢國醫堂胃腸醫院

原標題:這個讓日本首相兩度辭職的病,尷尬又難治,這4個信號,及早發現和治療

8月28日,日本廣播協會(NHK)消息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正式宣布因病辭職。

在日本這個首相換得比走馬燈還快的國家,安倍成為特殊的存在,從2012年當選首相,便連任至今,打破了自己的外叔公佐藤榮作的記錄,以 2799 天的時長成為戰後連續任職時間最長的首相。

大家可能不知道,這其實是安倍第二次當選首相。

第一次當選,是在2006年,一年以後,安倍因病辭職。

而這個病,竟已經折磨他幾十年,從青年時期,安倍便一直與這個病對抗。

這個讓叱詫風雲的日本首相都無可奈何的慢性疾病,就是:潰瘍性結腸炎。

雖然,相比於歐美已開發國家,我國的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率要低一些。

但是隨著社會發展,這種病的發病率在我國也呈持續上升趨勢,在臨床也越來越常見,其中以20-40歲的人為多,起病時間多在中青年時期。

有關研究發現,潰瘍性結腸炎患者,10年後,癌變的風險將會呈倍數增加。醫學調查組織曾對一組輕度患者進行追蹤調查,結果發現,發病15年後,癌變率為5%,發病25年後,癌變率達到10%。

這個病,不好診斷

讓安倍備受折磨的潰瘍性結腸炎,其實是一種慢性炎症疾病,它的發病部位主要是在結腸和直腸部位,如果結腸或直腸的黏膜層和黏膜下層長了很多潰瘍,就稱為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屬於一種非特異性疾病。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首先面臨著「診斷難」、病因不確定的尷尬境地。所以,當出現非特異性疾病的時候,就會容易混淆,影響有效治療。

此外,潰瘍性結腸炎病程漫長,不能被徹底治癒,容易反覆發作,病情也呈現輕重不一的情況。

潰瘍性結腸炎的主要臨床症狀

01.里急後重

患上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首要的表現就是總有排便的感覺,頻繁想上廁所,但又排不出來,或者每次都有大便排不凈的感覺。

02.腹痛

潰瘍性結腸炎根據輕重程度,分為輕型、重型及暴髮型三種。如果是輕型階段,表現為間歇性腹痛,但如果演變為重型甚至爆髮型,就會出現反覆腹痛。

03.腹瀉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會出現頻繁腹瀉症狀,輕者一天上五六次廁所,重者一天甚至二三十次。

04.黏液膿血便

潰瘍性結腸炎腹瀉的同時,會出現黏液膿血便,即大便帶黏液或膿血。

05.其他病症

除了上述高發病症,部門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也會出現消化系統以外的臨床表現,主要表現有:口腔潰瘍、關節疼痛、身體消瘦、貧血、發熱,少部分患者可以出現眼部的虹膜炎或者葡萄膜炎等。

潰瘍性結腸可能的發病原因

截至目前,全球醫學界對於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還不是很清楚。在發病原因上,也就不如其他病種一樣具有確定的源頭,還沒有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

結合臨床經驗,一般來講,這種疾病主要和三種因素有關:

家族遺傳:家族中有攜帶該類病原基因,容易遺傳給下一代;

生活環境:日常生活中,飲食習慣及心理狀態等會影響該病症的控制和發作;

免疫系統:免疫系統的強弱會影響該病症的減緩或加重。

潰瘍性結腸炎的預防與治療

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和預後的好壞,和患者病型、有無併發症,以及治療的水平等都有直接關係。輕型患者的治療和預後都表現良好,緩解率高達90%,而重型患者的緩解率只有50%,急性爆發期死亡率高達35%。

雖然醫學界還沒有根治潰瘍性結腸炎的辦法,但是,在治療和控制上,也有有效的方法。

01、藥物和手術治療相結合

目前,完全根治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方法尚不存在,所以,延緩並控制爆發是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核心目標。

對於患者,可以通過藥物和外科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藥物治療上倡導中西醫結合治療,根據個體差異對症治療,個性化治療;手術治療則考慮選擇摘除部分大腸的方式。

02、保持心情舒暢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要在心態上保持舒暢,不要易怒,注意對病人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勞累。

03、保持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

對於持續不穩定,或者長期反覆發作的病人,一定要保持飲食規律,戒煙戒酒、避免暴飲暴食。要多吃容易消化、富有營養、低脂肪、低熱量的飲食,儘量避免食用魚、蛋、奶之類不耐受的食物。此外,也要忌食生冷、多纖維、油膩、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QqLlnQBd8y1i3sJHMx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