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十胃九病」。在中醫理論中,胃主受納,為後天之本,能夠將攝入的米穀、時蔬吸收消化,向人體輸送營養物質,是身體代謝循環運轉的重要保障。
當胃功能出現失衡時,不僅會影響日常飲食化,還會阻礙體內毒素的排出,損害身體健康。
你的哪些行為傷了胃?
1、狼吞虎咽
邊吃邊說或大口吞咽,都會使咽下的氣體過多而消化不良。
中醫認為「脾開竅於口」,口腔內食物的充分消化對健脾益胃是十分有益的,歷代中醫對細嚼慢咽的養生作用都有不少論述。
明朝鄭碹的《昨非庵日纂》云:「吃飯須細嚼慢咽,以津液送之,然後精味散於脾,華色充於肌。粗快則只為糟粕填塞腸胃耳。」《老老恆言》云:「人胃有三化,一火化,爛煮也;二口化,細嚼也;三腹化,人胃白化也。」
2、口味重
五味濃淡相宜能調養五臟,可若過偏過盛,則會顧此失彼,打亂五臟之間的平衡和制約。
炒菜時,記得要少加鹽與味精,醬油等調料也要少用,這些東西過多不僅會讓我們的腸胃麻痹,變得沒有了飽脹感,還會傷害我們脾胃。
3、抽煙喝酒
從古至今,中醫對煙草治病功效也有記錄。但煙草之弊,在於煙草是過於性烈、辛溫之品,屬於偏性很大的一類,對於一般體質的人,都是弊大於利。
抽煙的人以為尼古丁只會進入肺,殊不知,煙霧也會隨著消化道進入胃,直接刺激胃黏膜。
小酌怡情,貪杯傷胃。酒精飲品在20°以上時,每小時飲用超過100ml,就可能會直接破壞胃黏膜屏障,引起充血、水腫、糜爛,甚至出血。
4、胡亂吃藥
很多人在吃藥後,感覺腸胃不適,很難受,這可能是藥物刺激到了,常見的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西藥,都是對胃可能造成刺激的藥物。
所以,建議大家在用藥前諮詢醫生,看一些對胃有刺激想的藥物能否飯後服用。
5、飲食寒涼
很多人常吃寒涼生冷,尤其是夏天各種冷飲,生的蔬菜水果等。脾胃最怕寒氣,生冷的食物,會帶著寒氣進入身體。
有些人天天吃寒涼冷凍,腸胃消化不了,吃什麼拉什麼,造成乏力,拉稀或者便秘。最容易傷及脾胃。
現在臨床上90%以上的患者長斑、長痘、長痤瘡都是寒涼引起的,真是「熱」引起的很少。因此要多吃溫性的食物,只有胃裡的火氣足才有能量消化食物。
6、吃飯沒準點
「廢寢忘食」似乎成了不少人的習慣,然而就是無意間的飢一頓、飽一頓,會慢慢侵蝕胃的健康。
胃是一個嚴格遵守「時間表」的器官,它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以便於及時消化食物。
7、暴飲暴食
早飯匆匆忙忙、午飯簡單對付、晚飯暴飲暴食,甚至還有人睡前再來點夜宵,健康的胃往往就在任性的吃和暴飲暴食中被破壞。
同時,暴飲暴食會增加脾胃的負擔,出現中醫里「子盜母氣」的狀況。所謂的「子盜母氣」,子是指脾胃,母則是指心,也就是說脾胃氣不足的時候就要借調心之氣來消化食物。
8、不吃主食
有些女性為了減肥,不吃主食,轉而用水果代替,一段時間後確實瘦了幾斤,但臉色萎黃、食欲不振,甚至還伴隨胃病。
在中醫看來,水果大多偏涼,長期把水果當主食會損傷胃陽,胃陽虛,胃納差,久而久之必定損傷脾胃。
所謂「五穀為養」,一定記著吃主食,如果胃口差,可適當吃開胃的食物,如四川泡菜,或熬點養生粥,如綠豆薏仁粥、山藥扁豆大米粥、紅薯燕麥粥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9、談不開心的事
在飯桌上談事兒再常見不過,這也是大部分國人的習慣。
佳肴酒水飽食後,事情解決了皆大歡喜,但假如在飯桌上談煩心事,鬧得一桌子人飯都吃不下,那就不可取了。
中醫講「憂傷脾」,憂傷、顧慮過度,會直接影響脾胃,造成脾胃氣的停滯,導致胃病。在臨床上,許多胃病患者都是由於情緒抑鬱、焦躁等精神原因引發病情的。
懂生活的人,無論多忙都會照顧好自己的胃。最後,祝您擁有一個健康而充滿活力的胃,少給消化科醫生找麻煩~~~
文章來源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