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立春首日,你們那下雨了沒?相信不少農民都很關注立春這一天的降水情況。立春是二十四節氣的首個節氣,表示一年的耕種又要開始,冬季已經過去。今年的立春時間是2月4日的17點3分17秒,按照農村習慣來說,這個時間,已經是晚立春了。
農村老話講「春要早打,秋要晚立」,啥意思呢?就是從立春開始,天氣漸漸暖和起來,早打春,植物早發芽,早開花結果,生長周期會延長,豐收有保障。而晚立春的日子,就會更容易出現「倒春寒」,冷空氣會比往年更多一些,這種發生在春天的倒春寒,極容易讓正在發芽開花階段的農作物以致命的打擊,甚至產生嚴重凍害,農作物也會因此而減產。
可這些和立春當天下不下雨沒啥關聯啊?別著急,根據一些農村的民諺,我們可以看到立春當天下雨與否,和農業生產之間的關聯。雖然不能說農諺是100%準確的,但至少能說明,民諺能傳播到現在,是有一個大機率的,不然這農諺早就被遺忘了。我們來說幾個。
先說這個吧,「雨淋春牛頭,七七四十九天愁」。從字面來看,是通過立春這天來預測以後的降水情況,如果立春這天下了雨,那麼立春後的雨水就會很多,會達到7周49天的雨水量,有過雨水的滋潤,農田泥土鬆軟,土地濕潤,農田雨水過多,影響農作物的生長。人們常說「立春晴,春雨停」也是這個意思。
「立春天氣晴,萬物好收成」。講的是如果立春這天天氣晴朗,陽光充足,那麼溫度就會上升的快,春天來的也就更早些。這對於農作物返春和發芽都有利,秋後也會有個好收成。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費力」,說的是立春這天如果是晴天,後面的幾天雨水就會比較均勻,如果土地有墒情,就會得到很大的緩解,農民種地耕田都不用費力了。不過也有一個壞處,那就是如果春耕時候出現天氣乾燥或者陰雨連綿,對種地來說就是個麻煩事了。立春這天是晴天,春天就不會出啥大問題。
「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立春陰,花倒春;立春晴,雨水多;立春晴,雨水均」。這些農村民諺,都說的是立春這天如果遇到了晴天,就預示著來年的天氣。若是晴天,那一個季節基本都是晴了,若是陰天,那基本就都是陰天了……,天氣的預測,能讓濃密更好的把握種植和春耕的時間,以便更好的安排農耕工作。
不過,農諺的使用地域也各有區別,我國地域廣大,農諺也只是對於華北黃淮這一塊地區有些指導意義,在使用和判斷上,更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不能一概而論。儘管現在農業技術和天氣預測很發達,但是農民出於職業習慣,還是更偏信農業經驗和直覺。只願2020年風調雨順,是個好年景,能夠再取得一個豐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