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怪!同樣是「挖土」,嫦娥5號用23天,嫦娥6號卻要50多天?

2024-05-04     鋤禾園

原標題:很奇怪!同樣是「挖土」,嫦娥5號用23天,嫦娥6號卻要50多天?

嫦娥六號終於出發了,這次的任務是啥呢?鋤禾君最關注的還是「挖土」。這事2020年的時候,嫦娥五號不是已經乾了一回麼?當時不是帶回來足足兩千克月球土壤嘛,為啥這次還要再去挖土呢?

就像我們中國人不管遷居到了哪裡,都希望把自己住的周邊搞成小菜園子一樣,你會發現不少鄰居住著住著,就把自家周邊的綠地里的草皮,開墾成了菜園子,種菜種果子。

甚至到了國外,這一習慣也照舊。像是在南極科考站,別的國家都是罐頭、壓縮餅乾,我們中國科考站里卻種著新鮮的蔬菜,於是外國的科考隊員時長去中國站串門,其實就是為了吃點新鮮。

而到了天上之後,這一習慣也沒改多少。空間站早就實現了蔬菜自由,航天員們也是早早的就吃上了在空間站里長出來的蔬菜、水果。

那下一步呢?挖個坑,埋點土,數個12345?

這樣一合計,月球還得使把勁兒才行啊!

在廣袤無垠的宇宙中,月球始終是我們心中的一顆明珠。但你知道嗎?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一個神秘而未知的領域。自古以來,人們就對月球背面充滿了好奇與想像,那裡是否有外星人的基地?是否隱藏著宇宙的秘密?甚至連美國宇航局都認為,月球背面太黑,沒必要去。

如今,中國的嫦娥六號即將踏上這片神秘的土地,去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這個消息一經傳出,立即引起了全球的關注和熱議。

嫦娥六號的任務並非易事。月球背面沒有地球的直接通信支持,環境惡劣,挑戰重重。但正是這些挑戰,讓嫦娥六號充滿了機遇。

在任務準備階段,來自世界各地的航天專家和科學家們齊聚一堂,共同為嫦娥六號出謀劃策。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是第一次參與這樣的國際合作項目,但他們都懷著一個共同的夢想——揭開月球背面的秘密。

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中,讓眾多國家科學家做下來,共同關注一件事,想想就知道有多難。可嫦娥六號就實現了這樣的「大場面」,來自巴基斯坦、法國、義大利等12國的航天機構、駐華使館、歐空局等約50人,齊聚海南,只為了觀摩嫦娥六號的發射。

相比如已經取得相當大成果的嫦娥五號,當時的發射都沒有這麼大的陣仗。當然,嫦娥六號的任務雖然也是「挖土」,但和嫦娥五號也有不同之處。

比如嫦娥五號是我國的獨立月球探索行為,而嫦娥六號是國際開放合作模式的成功實踐。

比如相比較嫦娥五號,這次嫦娥六號「挖土」取樣,在月球的背面。人類已經進行了約10次的月球取樣,都是在正面。而這次則是在背面取樣,這可是創造歷史的行為。

比如嫦娥五號沒用到的鵲橋二號中繼星,這次嫦娥六號就要用到了。

另外,還有一點很奇怪。相比嫦娥五號執行任務時候,從發射到挖土,再返回用了23天,而這次如此多國家參與,同樣是挖土作業,怎麼卻要50多天才能回來?

其實,和嫦娥五號比起來,嫦娥六號還是要做11個步驟,像是發射入軌、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著陸下降、月面工作、月面上升、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環月等待、月地轉移、再入回收,這些步驟一個不落,都要做。

那既然步驟都一樣,怎麼4年過去了,這挖土速度反而更慢了呢?這問題就出在了挖土位置上。嫦娥五號在正面,嫦娥六號在背面,一正一反之間,時間差就出來了。並且這次是國際合作聯合勘探,項目多了,任務重了,時間也就更久了。

與之前的嫦娥五號相比,嫦娥六號面臨了更大的挑戰。它重了100公斤,需要一位經驗豐富、能力超群的「護衛」來確保安全。這時,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這位「老將」挺身而出,它經過精心的設計優化和工藝改進,成功實現了「完美瘦身」,為嫦娥六號量身定製了一個舒適的「座駕」。

即使有了強大的「護衛」,嫦娥六號也不能掉以輕心。當它抵達月球背面時,需要面對一個棘手的通信問題。月球龐大的身軀會擋住它與地面指揮的通信信號,使得探測器無法直接與地球聯繫。這時,就需要依靠在軌「等候多時」的鵲橋二號中繼星來充當「順風耳」,架起一座通往地球的「溝通橋樑」。

目前已有兩枚鵲橋衛星在月球背面翱翔。2018年的鵲橋一號,成功保障了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的月背軟著陸,開啟了人類首次的月背之旅。而今年3月,鵲橋二號更是提前到達了月背上空,用升級了的裝備為嫦娥六號在月背的行動提供堅實的保障。

在這場奔向月球背面的奇幻之旅中,嫦娥六號將依靠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護衛」、科研人員的智慧以及鵲橋衛星的「溝通橋樑」,勇敢地邁向未知的世界。

嫦娥六號任務,承襲了嫦娥五號的輝煌成就,將再次採用鑽取與表取兩種採樣方式,深入月球背面的不同層面和深度,探尋那裡的奧秘。此次任務不僅是對月球背面的又一次科學探測,更是對月球地質結構、物質組成等未知領域的勇敢探索。

在嫦娥六號的任務中,每一個動作都至關重要。五個關鍵動作缺一不可:「去、下、上、回、入」。

軌道器,作為「地月巴士」,負責將嫦娥六號安全送達月球並返回地球;

著陸器則是月球背面的「探索者」,負責穩定著陸並進行樣本採集;

上升器則像是一個勇敢的「信使」,攜帶著月球背面的珍貴樣本從那裡起飛;

返回器則是那位可靠的「快遞員」,確保月壤能夠安全返回地球。

那這次從月球背面挖回的土裡究竟會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呢?

此前的嫦娥五號任務已經成功從月球正面取回了月壤,並發現了新礦物「嫦娥石」。而此次嫦娥六號任務的目標著陸區——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是月球上最大、最古老、最深的盆地。這裡的月球樣本,無疑將為我們揭示更多關於月球起源和演化的秘密。通過深入研究這些樣本,我們有望進一步了解月球的結構、物理特性以及物質組成,為人類對月球的認知揭開新的篇章。

在月表正面和背面雙面挖土之後,或許我們已經可以暢享,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的菜園和果園,在月球的土壤上開枝散葉,瓜熟果香的時候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7f1c6be1e5db2ae0891ce0e17fc6e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