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煸小河魚
前幾天武漢氣溫最高已達36℃,儼然已進入盛夏模式。今天是長假第六天,說是武漢的氣溫會出現斷崖式下跌!昨天一夜的狂風,早晨起床,氣溫明顯低了很多,據天氣預報還將伴隨有中到大雨,原本出遊的計劃就此擱置。這種天氣倒適合呆在家裡,做點好吃的,看看電影,讀會兒書,也是很愜意、美哉的一天!
照例去菜場買菜,可能是國慶的緣由,大家都選擇了外出,今天去的算是晚的,卻收穫頗豐,還收到了意外驚喜。不知道有多少人見過這種小魚,真正純野生,很難長大,
在我們老家叫「麻古愣」,也是小時候釣的最多的小野魚。它們對生存環境要求特別高,至今還無法進行人工養殖,有它們的存在預示著本地有著非常好的生態環境。而這種活著的小野魚曾被炒到100元1斤,不過真實接觸,沒有想像的那麼誇張,這裡並沒有摻雜過多的商業氣息,都是自家勞作現捕,用來貼補家用而已。最後僅剩下半斤不到的量,跟市場魚的售賣價格無異,老闆給的15元每斤,給了7塊錢。
這種小魚肉質多、口感細膩,非常鮮美, 說到做法,因個頭太小,不太適合燒著吃。倒是非常適合做干香的下酒菜,小時候老家野魚多,個頭也不大,洗凈後放適量鹽腌制,土灶大鐵鍋、微火,將小魚炕成小魚乾,這樣的做法已算是很完美了。老媽則在此基礎上增添了麻辣口,味道更趨近於復合,好吃、干香、有嚼頭。
按照老媽的版本,我進行了適度改良,辣味取秋季的土辣椒,多了一層鮮辣,這道小菜也更有吃頭,今天就為大家分享這道干煸小野魚的做法。
干煸小野魚
【食材】:小野魚、土辣椒、紅花椒、小蔥、生薑、蒜、鹽、生抽、香醋、黃酒、糖、胡椒粉、食用油
【製作步驟】
第一步:將小野魚制凈,野生小魚無需去鱗,放入碗中加鹽、黃酒、蔥、姜腌制半個小時備用。
判斷小魚是否野生,看魚腹內部,很乾凈、無黑膜即可判斷出小魚生長環境。
魚肚內部乾淨
第二步:取電餅鐺把下火按鈕打開,淋入適量的油,將腌制好的小魚放入煎至兩面焦黃即可。
個人覺得電餅鐺是一個很偉大的發明,為我們的下廚帶來便捷。對於煎炸的東西用它真的很方便,不需要太多的油,也能保持菜品造型穩定,也不易粘鍋,方便又實用。怕攝入太多油脂又擔心粘鍋,愛下廚的小夥伴可以試一下。
第三步:準備烹制的配料,土辣椒切絲,姜、蒜切碎,小蔥切斷,準備一小撮花椒。
第四步:烹調
凈鍋燒熱,淋入食用油適量,放入姜、蒜、花椒煸香,把土辣椒放入旺火炒出麻辣香味,加鹽、順鍋邊烹入生抽熗香,放入煎好的魚乾,順鍋邊淋入香醋,加糖、胡椒粉迅速翻炒均勻,讓調味料附著在魚身上,撒入蔥段即可起鍋裝盤。
小結
這道有麻有辣的下酒小魚乾就做好了,不僅適合下酒,也很下飯。用新鮮的土辣椒替代了干辣椒,鮮辣十足,它吸收小魚乾的鮮味,用來拌米飯甚佳。
「人世間,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愛已經辜負的太多了,美食就不能再辜負了。廣廈萬間,夜眠七尺;良田千頃,日僅三餐。世界上最治癒的東西,第一是美食,第二才是文字。「大寶做飯」每天為您分享家常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