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的變化 ●向秀輝(四川)

2019-10-05     天府散文

「我的祖國」【26】向秀輝||春運的變化



歸期,滿滿的歡喜、滿滿的期盼、滿滿的思念,連空氣都雀躍起來,一直的堅強柔軟起來,因為家,就在火車的那端。

可漫漫歸途,長長的軌道被艱辛與疲憊鋪滿。

如果你沒有經歷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春運,你一定無法想像春節回家到底有多艱難。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經濟特區集聚了幾千萬的外來人員,這裡成為全國春運的主戰場。年關將至,常年在外的離鄉人更期盼回家團聚。但那時回家車票真可謂「一票難求」,當時只有人工售票窗口,購票的隊伍從這頭望不到那頭,緩緩地移動在售票大廳,挨餓受凍排了整天的隊,好不容易來到售票窗口時,卻告知:「今天的票已售完,請明天再來。」不少人是帶上被子,在火車站吹著寒風、飄著冷雨的夜裡,連續蹲守兩天兩夜才買到回家的車票。

票販有雙獵鷹的眼睛,在人群中不停地掃蕩。

將辛酸打包收藏,把鄉愁裝進行囊。

偌大的廣場,候車室全是烏央烏央的人群。在緊張與等待中,一聲粗重沉悶的鳴叫劃破長空,嗚……嗚……嗚……火車進站了,人群瞬間沸騰起來,做好衝刺的準備。

那是誰的一隻鞋?無暇顧及。強大的人流如浪潮撲過,根本不允許鞋的主人轉身去拾,人們背著沉沉的行李,忘我地奔跑在站台。窗口,已成了部分人上下車的通道。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人們身手很敏捷,而我,通常是被人流推擠上車的那個。

異常擁擠簡易的車廂里,是一段相當漫長的煎熬。冬冷夏熱的車廂充斥著各種奇怪的味道。在長達四十多個小時里,不敢吃不敢喝,因為上廁所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至少得排上一個多小時的隊。兩人座或三人座的位置,總得多擠一個人,車廂連接處、過道、座椅底下、乃至廁所里,人們或半蹲、半坐、半靠、半躺,無奈地承受著旅途的苦楚和疲憊。

出門在外二十多年,不管多難,我一直是春運大軍中從不曾缺席的一員,一路見證著春運的逐步改善和發展。

時至今日,網際網路、高鐵時代,我們可以坐在家中,在各個官網購票平台輕鬆購票,用時只需幾分鐘,敞亮乾淨的車廂讓旅客感受家一樣的舒適,淡定從容地享受整個旅程。真正實現了夕發朝至、「千里蜀道一日還」的一個質的飛躍。

改革開放以後,國人生活水平不斷飆升,從溫飽到小康、從傳統的書信書寫郵寄模式到今天的鍵盤書寫大數據時代,從傳統的閱讀方式到今天的微閱讀,從中國鐵路第一次提速、從人工檢票到「刷臉」進站,從綠皮火車到如今的高鐵時代,中國是創造世界經濟發展的大國,中國是書寫神奇的大國。

現在回家的路徑多了,海、陸、空都是人們出行的方式,列車不再是必然的運輸工具,昔日神秘莫測高高在上的飛機,現在也是尋常百姓的平常選擇,大量的私家車更是春運路上一道壯觀的風景線。

歸途,再無慌張;歸途,鳥語花香。

春運,見證著祖國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家,在一個又一個春運中興旺;國,在一次又一次春運中富強。

崛起的中國,一路高歌。

(圖片:網絡)



作者簡介

向秀輝,來自湘西一個淳樸美麗的山村,業餘文學愛好者,熱愛自然,喜歡運動。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jnznG0BMH2_cNUg4Fj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