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英文都差,去日本旅遊也沒啥好怕,我們就是這樣過來的

2019-10-07   阿布旅行手記

日語不好去日本也沒問題/阿布攝影

雖說人森就是一場華麗麗的冒險,但要是因為找廁所著急說了「私はトイレです!」(中文:我就是廁所),被詢問的野生日本妹子驚恐地跑開,獨留你一人在風中凌亂時,我只有送你一句:這位同學,沒有故事怎麼能說是冒險吶。

感謝這位同學提供的親歷段子。

總之,英文日文都不行,獨自去日本旅行還是有辦法的,去之前稍微看一些關鍵日語單詞就很有用了。只要不要像上面同學那樣,把不登對的單詞拼在一起就好。

以我們的經驗來說,大部分時候蹦單詞就很夠用了,熱情的日本人民為了幫助「歪果仁」絕對會絞盡腦汁,努力來跟你溝通的。(沒敢嘗試東京上班族這樣高難度的人群。)

行前準備

雖然我也曾立志要背的五十音圖,最終還是沒時間,但出行確實記住了一些基本詞彙,比如:

你好:闊倪基挖 (こんにちは)

謝謝:阿利伽多 (ありがとう)

對不起/不好意思打擾了;斯密嘛傘 (すみません)

點單:曼紐 (Menu)

要這個:闊勒(これ)

XX有麼:阿里嘛斯噶?(ありますか)

多少錢:伊庫拉,疊斯噶 (いくらですか)

熱的:阿醋以(あつい)

預約了:喲亞庫 (よやく)

XX在哪裡: 多果,疊斯噶 ( どこですか)

救命:答斯蓋呆(たすけて)

日本人的書法/阿布攝影

還有就是數字1-10,百,千,萬(順序排列):一幾(いち);泥(に ),桑(さん), 希(し), 裹(ご) ,羅庫(ろく), 西基(しち),哈基(はち), 庫(く), 舅(じゅう) ,哈庫 (ひゃく), 傘(せん),滿(まん) 。

另外數字零的發音跟英文一樣:ZERO

以及我明白了:挖咖喱嘛西搭(わかりました)

我不明白:挖咖喱嘛傘恩(わかりません)

同學們,跟我念了嘛?學習方法也很簡單,下載一個「日本旅遊會話」的手機軟體,上下班路上多看幾遍就會了。

順便說,實在記不住日文數字的,至少表示數字的手勢還是要知道一下。嘿,你說你知道?但你曉得日本人不認識中國用一隻手表示1-9的事情嘛?

日本人用手勢表示數字的方法,很樸實的:握拳後,伸出右手食指=1,繼續伸出右手中指=2,再繼續伸出右手無名指=3 (不是中國OK那個手勢),繼續再伸出小指=4,右手全部張開=5。好了,剩下的數字交給左手了,上面的動作再做一遍,伸出左手食指 + 張開的右手=6,依次類推,十就是兩手張開。

手勢很重要

好吧,這裡有個問題,難道數二十就要看腳趾頭了嘛?數一百又怎麼辦?。。。嘖嘖,算了,打開手機計算器。。。

最後的最後,請自行下載各種手機軟體,順便把手機語言改成繁體,像乘換案內這樣的日語軟體,只認繁體漢字啦。

1.手機翻譯軟體:GOOGLE翻譯;語音翻譯

2.手機地圖(交通)軟體:GOOGLE地圖;乘換案內

3.手機天氣預報軟體:YAHOO天氣

問路專用——多果,疊斯噶?

下了飛機,我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見漂亮的大姐姐——機場問訊台嚮導。雖說A型血質的日本人恨不得把嚮導標示做得滿大廳都是,但還是有看不懂的情況。令人意外的是,羽田機場的嚮導小姐的英文居然不太好,至少剛開始學著適應日式英文的阿布一下子有點懵,所以還是日文吧,指著自己手裡的JR PASS兌換券,果斷就問:「多果,地斯噶?」(中文:在那裡?)

其實後來根本沒聽懂漂亮的羽田嚮導的日語指引,不過手勢指的方向是看懂了。

或許是因為WIFI+GOOGLE地圖太好用了,我們最早的日本十天,除了在羽田那次,就只有在築地坐錯公車,指著車票上東京站的字樣,問去東京站的公車在那裡—— 巴斯,多果,疊斯噶?(公交車BUS在日本也是個外來詞,日語發音跟英語幾乎是一樣的。)

地鐵閘機口/阿布攝影

剩下的,都是問廁所: 托額勒(toilet),多果,疊斯噶?英語單詞toilet在日語中,繼續直接作為外來語保留,不過,在京都問上了年紀的人,可能會聽不懂,那就換個詞,寫下「御手洗」三個字,再說:多果,疊斯噶(「御手洗」的日文發音其實比較難,羅馬音標otearai,お手洗い,比較文雅的說法)。順便說,京都真的很「漢化」,景點介紹的看板上60%都是漢字,超有穿越感,就好像回國了。

總之,想辦法把你要找的日語地名指給別人看,再念咒語:多果,疊斯噶?對方就會給你指路了,簡單吧。

噢,最好在之前再加一個輔助咒語——斯密嘛傘(中文:不好意思,打擾了),問路咒語效果加強一倍。

吃飯點菜——阿里,嘛斯噶?

有個知乎朋友問,有沒有拍下照片,直接就能翻譯的手機軟體。呃,忽然想到一個答案——可以發給會日文的人。(汗)

不過聽人說圖片識別技術已經發達到一定程度了,Google也有圖片翻譯功能的,但自己還沒試驗過,有經驗的朋友,可以分享一下。

雖然不會日語人憑藉GOOGLE全程導航幾乎完美解決了在日迷路的問題,但在點餐這個事情,對於日語不行的大部分中國人來說,還是比較頭痛的,尤其一些地方菜色即使翻譯成中文,估計還是要跟服務員深入交流才會明白,譬如我們到現在也還不曉得明太子到底是什麼魚子,怎麼吃。

比較保險的做法,就是先看好你想吃的東西,譬如在東京活動的話,就可以參考日劇孤獨美食家推薦的店跟料理(網上有人整理過);全日本的話,還是得參考日本的全民美食網Tabelog上的評分,把你感興趣的店的地址信息跟料理照片保存下來。到店後,指著手機里保存的料理圖片,對著服務員念念有詞:阿里,疊斯噶?對方如果說:嗨以。恭喜吃貨,你有得吃了。

非吃貨的同學,就不要去居酒屋,家庭料理店這種,難度那麼高的地方了,隨便找個商業化點的地方,菜單上都有照片的;度假區的話,多數也有英語菜單可以看。

機場香噴噴的豬排飯/阿布攝影

不過,即便是做了完全準備的阿布,還是有一次點單亂了手腳,去北海道的時候,一心想試試著名的石狩鍋,還查了有賣這個的函館飯店,結果到店以後,人家卻說沒有。手忙腳亂的打開這個店在tabelog上的主頁,找了一堆各種燉鍋的照片,幾次指著問:阿里,嘛斯噶?得到的結果都是:乃以(中文:沒有)。

最後人家看我急了,於是在只有菜名的菜單上點了一個給我看,雖然給我解釋的日語,阿布一句沒聽懂,不過看架勢,應該是挑了一個相似的菜,所以趕緊點頭。十分鐘後,鮭魚燉豆腐上來了,還是很好吃啊。

遭遇到的另一起吃飯點單的意外,倒是因為太自信了,在鹿兒島吃黑毛和牛烤肉的時候,人家菜單上明明有很多圖片(各種生肉組合),連牛肉在牛身上的位置也有額外的示意圖表示。一路沒怎麼遭遇麻煩的我們,心血來潮,反而拿了桌上大本菜單外單塑封的一份手寫菜單,一副很懂得樣子跟同伴說,這肯定就是特別推薦的烤肉,咱來一些吧。

於是,那菜單上統共三個選項,俺們點了兩個,上菜以後才發現,就不是待烤的生肉,而是剁爛加醬汁煮熟的牛肉堡,跟一種牛肉燉菜。白白浪費5000日元,點了自己不想吃的東西,只好乖乖照著圖片重新又點了一次可以烤得生牛肉。反正,那頓,吃撐了,不過店家看著很高興。

好吃的韓式烤肉/阿布攝影

住店只需——喲亞庫,疊斯

聽說日本旅店,除了商務酒店以外,許多家庭旅店是不接受直接進店就要住宿的客人,倫家喜歡預約。當天預約的話,通過網絡或者電話也都可以,這可能跟家庭旅館要根據客人數目準備早晚飯有關係,又或者是因為日本人社會體系的穩定化,本身就依靠精準的預估,或許多數日本人習慣性的排斥預想外的事情吧。(無責任揣測)

我們因為行程緊,所以一概都在國內時,就提早定好了住宿的地方,把預約確認的網頁保存在手機里,到店就給對方看預約號,然後說一句:喲亞庫,疊斯,就搞定了。民宿以外的一般酒店,會在接待時拿出旅客登機表要你登記(登記表上很多漢字,基本也只要填姓名跟電話就好),並要求看你的護照,之後,你就能拿到房間鑰匙了。

退房更簡單,日本酒店無論民宿還是大酒店,似乎都沒有「查房」這個事情,除了商務酒店要求先支付房費(沒有押金要求)以外,度假酒店跟民宿,退房時,就是你按照住宿預約單上的費用給他,並交還鑰匙,然後就「塞尤納拉」(中文:再見)了,完全可以不說一句話。

名古屋的KKR酒店/阿布攝影

也有遺憾日語不夠用的時候

中學時候,一直想能開發一個跟機器貓的「翻譯魔芋」類似的東西就好了,走到那個國家都不怕了。今天,手機軟體Google翻譯,語音翻譯 + 隨身WIFI的組合,差不多已經夠上半個翻譯魔芋了,一般旅行必需事務的日語表達是沒有問題了,但聽力這個東西就沒辦法了。

然而,對於我們這樣喜歡聊天的人來說,光靠「半個翻譯魔芋」還是很難隨心跟同樣喜歡聊天的當地人天南海北的胡扯。十天旅途中,就有好幾次挺遺憾自己日語不夠好的經驗。

在札幌新千歲機場候機時,因為飛機延誤聚的旅客多了,沒足夠的位置坐,一個日本老伯看見阿布靠著展板邊沿就坐,也就跟過來湊,然後就開始搭話了。可惜阿布聽不懂日文,老人家又完全不會英語,努力嘗試了一下,發現無果,兩人只好相互訕訕一笑。看著很想跟人說話的老伯,真覺著有點抱歉。

飛機下的北海道/阿布攝影

更鬱悶的是,對於一個釣魚愛好者來說,不能跟日本的釣友無障礙交流,真是莫大的折磨。在九州最南端的屋久島住宿的時候,發現牆上貼了許多老闆的魚獲照,甚至還有半人高的小鯊魚,看得小編眼饞得很。真想好好問問在那裡釣的,怎麼釣的,用的什麼餌。無奈移動WIFI在這兒的信號超弱,時時翻譯也不行了。

最後,只有在鹿兒島機場買了一本釣魚指南,嘗試督促自己至少學會跟魚有關的日語,下次再來。

跟日本人玩在一起——有酒就成

有個說法是,人際溝通中7%靠語調,55%靠肢體語言,剩餘的才是語言的作用。

現在想來,我對自己顧慮語言跟私密性,沒有安排更多的民宿住宿,有些遺憾。你若要問我行程中那天最能體會日本風情,我會說是最後一天在屋久島的民宿海中溫泉莊。

看牆上的老照片就會知道,這是一家由夫婦兩個人經營了一輩子的民宿,從開張第一天起的朋友慶賀的紀念照,到夫婦倆的孩子在這裡成長的合影,到各種當地的名人住宿後留下的簽名紀念,還有老闆從年輕時到現在的各種大漁獲照,煽情點說,這對夫婦的半輩子人生就留在了這半面牆上了。

那天我在牆邊看了很久,心想這或許是自己離日本人生活最近的時刻了。但是,我錯了。

當天在海中溫泉荘住宿的除了我們,還有一個日本家庭,夫婦兩人帶著年長的姐姐跟年邁的老媽媽,還有上中學的兒子來旅行。晚飯後,日本爸爸也過來看牆上的照片,因為對方還能說兩句英文,所以跟阿布稍微寒暄了一會,或許是喝過酒的關係,紅著臉的日本爸爸顯得很愛說話。

這時候,老闆把卡拉OK打開了,是80年代接電視的那種專業家用卡拉OK,唱完還會打分的那種。

然後,我們也就走不掉了,作為來自「香海」(中文: 上海)的「托莫達幾」(中文:朋友) ,受邀一起唱歌,又是招待燒酒喝,又是給塞橘子吃。不知眾位有沒有看過櫻桃小丸子跟爸爸去賞花那集,喝酒作樂,常卡拉OK時的日本人,都像是換了一個人,HIGH指數破表。

那晚唱歌的老先生/阿布攝影

跟一刻公寓中描畫的酒會一模一樣,越是平日年長矜持的人,酒會時越沒形象,日本爸爸跟爸爸的姐姐,其實都是60多,70的人了,反到是唱歌時最愛演的,各種扭,各種跳來跳去。

不唱歌的時候就來絮叨,拉著小編的手說多喜歡中國,去過中國多少地方。小編也真沒想到住在宮崎的,70歲的阿姨,已經去過中國5次,去的有些地方,小編都沒有去過。

整個酒會大概鬧了2個多小時,但在當時,真沒覺著時間過了那麼久,還是跟勉強能用單詞進行交流的日本家庭一起度過。一首日本歌不會唱得阿布,幸而翻到一首《北國之春》(鄧麗君翻唱過,所以曲調大概知道),在日本友人的日語伴唱下湊了數。後來,伴隨著各種最高(中文:最棒),絲糕以(中文:利害)的歡呼聲中,也不知怎麼的,仿佛櫻花消散那樣,酒會就那麼自然結束了。

第二天,酒會時鬧的最凶的日本老姐弟再遇見我們時,反而顯得有點羞澀,還特地過來打招呼說,昨天喝多了,不好意思之類的,忽然就恢復了日本人常見的那種內斂,仿佛昨夜就是一場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