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在功成名就之後,經常寫家書給家族子弟分享自己從無到有,從窮到貴的成功經驗。他說過:「成才須學,家興靠勤。」曾國藩就是靠著勤學有成,才能步入仕途,成就了自己一生的榮華富貴。
俗話說:「應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好學之人有上進心,勤奮之人有吃苦心。好學和勤奮就是一個人開始交好運的二個跡象,如果你也有,就要恭喜你了。
一、成才須學
《禮記》中說:「好學近乎知。」意思是好學之人,就代表著很有智慧。古時候的人,對有才學的人非常推崇。一個人如果能夠讀書識字,就會受到鄉鄰尊重。如果很有學問,能夠因為才學而名揚天下,就能獲得很高的身份地位。
孔子因為才學而被奉為萬世師表,諸葛亮因為才智而被奉為智慧化身。古往今來,能夠建功立業的偉大人物,都有好學苦讀的特徵,而向學之心,就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關鍵。
很多人在讀三國的時候,都非常欽佩諸葛亮,覺得他深居草廬卻能將天下大勢分析的鞭辟入裡。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就連劉備都被他所折服。但是諸葛亮的成功,雖然有天賦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他數十年發奮苦讀的結果。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把自己一生的經驗對兒子諸葛瞻傾囊相授。他說:「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對兒子鄭重的叮囑學習讀書這件事,可見向學之心,關乎著兒子的人生和前途。學習這件事,並不是為了獲得多麼高深的學問,而是讓自己一直保持上進心,這樣才能不斷進步,人生就會交好運。
二、家興靠勤
有人曾經請教南懷瑾大師,人生勤奮也是一天,懶惰也是一天,為什麼還要努力?南懷瑾大師笑了笑,對他說:「努力不是為了讓別人看,而是為了讓自己更優秀。」人生多一點付出,就少一些挫折。多一種本事,就少說一次求人的話。
懶惰的人越來越懶惰,是因為只看到了奮鬥時的艱辛,所以心生畏懼,越來越沉淪。勤奮的人越來越勤奮,是因為付出之後得到了厚報,所以願意吃更多的苦,換來更大的福氣。
很多失敗的人,都會給自己找藉口,他們從來不認為別人的成功,是比自己付出了更多。而是覺得別人只是運氣好而已,似乎這樣說就可以給自己的失敗遮羞,其實這是可憐的自我安慰而已。很多人就覺得諸葛亮能夠成功,只不過是天生就有智慧而已。但是他的老師水鏡先生司馬徽才知道,諸葛亮只是比別人更勤奮而已。
諸葛幼時在司馬徽門下讀書,只要公雞一叫,司馬徽就下課了。諸葛亮為了讓司馬徽多講一些知識,就每天帶一把糧食,每當公雞快叫的時候,他就撒一些糧食喂雞,就是這種勤奮的精神,才讓他有了超越常人的智慧和成功。生活中也是這樣,比我們優秀的人還在努力,我們有什麼理由怠惰?如果你也能做到勤奮,恭喜你,好運自然來。
好運氣不會眷顧懶惰的人,我們也叫不醒一直裝睡的人。引領我們的是志向,成就我們的是付出。安於現狀,早晚會被淘汰;勤學上進,早晚時來運轉。不管你的人生現在如何,只要能夠做到好學和勤奮,就要恭喜你了,好運不請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