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的未來,到底是誰的?

2019-11-05     地產總裁內參

文|潘永堂

房地產的未來,是誰的主場?

是開發商的?

是買房人的?

現階段或許都是

但未來,是「他們的。」

他們,是誰?

新房營銷,越來越依賴「二手中介」

最近地產圈,頻頻被一篇篇「策劃已死」之類文章刷屏:

從售樓處一盞燈的更換需要耗費「從春天到秋天」漫長走流程的無奈,到地產營銷、策劃人員紛紛焦慮職業天花板的到來。多篇推文內容指向這樣一個觀點——「地產營銷顯得越來越「不重要」,而究其原因,很多人將其歸之為「染上了分銷的毒癮」。

今天老潘無意去討論地產營銷與分銷的「誰是誰非」,而想從另一角度去解讀:除了高佣金點數的刺激,為地產營銷提供主力支持的二手房經紀們,到底給客戶施展了什麼「魔力」,做到了新房置業顧問們做不到的事?

相比於新房銷售的愁雲慘澹,二手房中介所在的存量房行業,這幾年過得好嗎?

二手經紀服務,竟已到這地步!

幾個來自德佑(知名品質加盟品牌,已在全國96座城市擁有超10000家門店、120000名經紀人)的典型日常小故事,或許可以給出答案:

故事1:客戶把房子出租,女租客居住燈泡壞了怎麼辦?找門口的德佑經紀人,解決了;

故事2:某德佑門店來了個內急的老太太,問能否在店裡方便一下,店東不僅大方地同意,而且還讓老太太在店裡歇腳。

結果第二日,老太太又來了,不過不是借廁所,而是委託他買房子;

故事3:一位阿姨在附近工地被機器弄傷手指,門診無法治療需去醫院就醫。

由於阿姨不會用手機軟體打車,打計程車也沒等到,便向周圍的商鋪求助。商鋪老闆剛好在業主群中,便在群里發布了「求助信息」——德佑經紀人看到信息立刻接下任務,驅車七十多公里送阿姨去了醫院,阿姨提出要給他車費他也拒絕了。直到阿姨的親屬來到醫院他才放心離開,回到家,已是漆黑午夜!

明明是解決「住」,卻先研究衣、食、行

要幫買房賣房,先做到的卻是「 忙前忙後」!

明明是解決「住」,卻先研究「衣、食、行」!

10月31日,「守望相助 鄰里一家——德佑社區共建發布會」在天津召開。

這家已擁有超萬家門店的經紀公司發布九項社區便民服務承諾,包括應急電話、應急上網、應急充電、應急列印複印、便民飲水、詢路指引、換燈泡、社區課堂、應急避雨等

滿滿的溫暖和走心!

圖註:德佑社區共建啟動

都是生活中急需,卻往往被忽視、等到需要時才往往四處尋覓不得「痛點」。

對二手門店來說,提供這些並不複雜的服務至少有如下的好處:

增強客戶的粘性,延長客戶在店內停留時間。要知道,對二手門店來說,客戶的停留、溝通時間與最終的成交率直接相關。

強化客戶與門店店東、經紀人之間的信任,從弱關係逐步走向強關係,最終成為強信任。

通過這些便民服務,在溝通過程中對客戶的隱藏需求更全面了解,充實資料庫,從而實現更精準有力的銷售策略。

新房置業顧問做不到、不願做的事,正在成為二手經紀人的日常。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他們又為什麼能做到?

德佑新邏輯:情感信任+專業信任=成交信任

房地產產品低頻購買、高頻溝通的特質,決定了信任難得,但反過來,「信任」一旦建立,就會對成交產生決定性影響。

今天的銷售,無論是新房還是二手房,其前置動作的終極目的——都是在「尋求客戶信任」。

新房售樓處之於客戶的信任,主要體現在通過外部包裝、儀容儀表、專業服務、品牌實力等對外表達的專業度上,是一種專業信任。

而存量房經紀人之於客戶的信任,主要是體現在如上所述的通過各種小事、小場景與客戶建立的情感強關係,是一種情感信任。

二手房經紀人更容易與社區內的客戶建立情感互動,甚至很多經紀人自己就是社區一分子。而這種情感信任如果需要轉化為一次愉悅的買賣合作,經紀人還需要如同新房置業顧問那樣,在專業信任上,得到客戶認可。

以品牌力落地專業力是策略——德佑加盟模式的出現,就是在為店東、經紀人們實現「專業信任」的完善,通過引入鏈家資源和運作模式,杜絕傳統小型中介的不規範運作。通過對經紀人實施專業賦能與制度賦能,一方面通過完善的規則確保真房源、全共享。另一方,專業引入可以提升經紀人職業技能的同時,確保經紀人合理利益和提升經紀人從業穩定性。

如此以來,專業度和穩定度「兩手都硬」,就能從根本上提升整個行業的服務標準。

真實房源假一賠百

不吃差價雙倍返還

交易不成退居間費

物業欠費先行墊付

過戶枉跑賠付百元

……

這是德佑在制度層面作出的信任承諾!

如此以來,二手經紀人的「信任值」就在專業維度上得到了提升,最終實現從情感、服務兩個層面對客戶的滿足。

貝殼+德佑優勢互補,一起為行業「做基建」

加盟德佑的萬餘家門店中,既有大中型門店,也有單體門店,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根植社區。通過鏈家網、貝殼找房線上資源的雙向引入,這些門店實現了在大品牌下的小而美,保持小的自由,也擁有的大基礎設施。

貝殼、德佑如何優勢互補,又如何成為門店甚至行業的基礎設施?

貝殼是「資源庫、空戰隊」

作為資源平台的貝殼,負責橫向資源籠絡,實現房源的充分共享,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房源和客源更精準的匹配,提高成交率,提升客戶滿意度;

制定合作規則、保護合作網絡中的獨家角色,依據角色合理分傭。

同時,強化規則保護並引入「陪審團」機制,告別惡性競爭。

德佑是「尖刀班、陸戰隊」

已經把客戶服務、社區服務做到極致的德佑,則專注於線下垂直領域的拓展發力!

圖註:德佑總經理劉勇

每一個經紀人都會成為它所在區域的信息源、交際源、服務源,在得到「資源庫」的保障和「空戰隊」的探路之後,作為陸戰隊的德佑將發揮社區店接地氣、本地化的優勢,為客戶提供真正專業、細緻且情感化的服務。

「社區專家」德佑,怎麼煉成的?

經紀行業通常從業3年以上才能具備服務專業性,同時紮根社區多年、了解服務社區才可稱為「社區專家」。但這個行業的特點就是進入門檻較低、人員流動過快。

對社區專家,德佑給出的數據卻有所不同:店東平均從業時長超過5年,經紀人平均年齡超過31歲,要真正做到「沉澱式布局、沉浸式服務」,怎麼講?

何為沉澱式布局?

所謂沉澱式布局,就是德佑以及鏈家所倡導的「ACN合作網絡」,每一個加盟的德佑的門店,都堅持深耕本地市場,深入挖掘每一套房源的價值、每一位客戶的需求。

德佑所做的事,就是「把沉澱在細分市場各處的高手們籠絡在一起」,首次在無產權關聯的經紀門店之間建立起高效、有序的合作。基於一致的規則,打通人與人、店與店的合作壁壘。房源聯賣,加速流通。

如下的數據足以說明這種模式的優勢:

在德佑,每10筆成交就有8筆由不同門店合作完成(80%跨店成交比)。

一筆交易,最多由13位服務者保駕護航,並能按照貢獻給予服務者相應回報。

而這種模式對客戶與經紀人、門店來說也是三贏的局面:自2018年以來,德佑已累計服務45萬個家庭。

  • 從接受客戶委託到簽約,平均成交周期約為14天。

  • 每7秒鐘接到1位業主委託;

  • 每2分鐘幫助1個家庭找到滿意居所。

沉浸式服務:社區服務專家煉成記

所謂沉浸式服務,其實就是超越買賣行為之外的社區服務:

為高考的孩子們組織送考車隊

為路過的路人提供飲水、手機充電、文件列印等應急服務

成為社區老人們的健康後備軍和情感傾訴站、自發成為各類緊急狀況發生時的支持力量……

長期根植在社區附近的德佑門店,為社區運行過程總的不足補缺,逐步成為了社區前進的組成部分。從而實現了從「住房時代的商業中介」到「社區時代的服務者」的轉變。

未來的存量小區門前,「德佑」的店招所意味著,將不只是一處「買房子、租房子的地方」,而是這座社區本身的服務基地,組成社區的「毛細血管」。

小結

房地產未來是誰的?

今天土地溢價越來越難,產品越來越同質化,未來房地產大規模進入存量大時代後,如何提供美好的居住服務和體驗,將是客戶的新「剛需」和「敏感點」。

所以,未來的房地產,誰能打好極致「服務牌」,誰就擁有超強「生命力」!

END

專注地產30強之變

地產總裁內參

努力為地產總裁提供「建設性、啟發性」內容!

地產業內交流加老潘個人微信 dczcpyt

請註明公司城市姓名,否則不予通過

【溫馨提示】

房企的每一個讚揚

都躍過了大風大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FrIPG4BMH2_cNUg05K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