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房,是一個奇妙的場所。新生兒在哭,其他人都在笑。
我覺得:一個女人一生都應該至少生一次娃娃。生娃很痛,也很辛苦,但也夾雜著溫暖和快樂。尤其是懷孕晚期寶寶要生的時候,一邊罵著自己的男人,一邊又期待著寶寶快點降生,這種奇妙而奇怪的感覺,真的是難以用語言來表達。
每個母親生娃的體驗和感受都不可能相同。因為感受是主觀的,它與產婦婦的生育年齡、個人精神狀態或情緒,以及分娩的方式,還有醫院的服務水平,家屬的理解和支持,甚至與寶寶的性別等等這些都有關係。
生育年齡不同:
產婦的生育年齡在25~28歲之間,產程不但短而且分娩痛苦也少,產後恢復也快。同樣是第一胎,25歲生寶寶的媽媽身體柔韌性好,受的罪就少;那麼35歲生第一胎的媽媽,可能你會感覺痛不欲生。
所以有個意外懷孕的媽媽在操場上就把孩子生了,而有的媽媽卻需要12或者12個小時以上。這就是個人身體素質上的差異。
分娩方式不同:
剖腹產是產後比較痛,而順產是宮頸擴張期(宮開十指)的陣痛。有的媽媽說剖腹產不痛,也有的媽媽說剖腹產很痛。當然也有媽媽是生二胎,宮頸擴張快產程比較短,所以與一胎相比就不那麼痛。
另外,無痛分娩和剖腹產又有很大差別。剖腹產通常讓人產婦的精神比較緊張,而無痛分娩就稍微強一些。還有的產婦有妊娠併發症,那麼心理更緊張。很多媽媽表示產房很冷很冷,其實除了溫度比較低,更多的是害怕。
醫院的服務:
有的產媽運氣非常好,碰到一位非常暖心的產科醫生,或者助產士非常敬業非常體貼,那麼這時候生孩子克服了恐懼,自然生娃的體驗就比較好;
而有的產媽剛好遇到一位態度不好的醫生或護士,或者選擇的是一家醫療條件一般的醫院。比如說服務態度惡劣,環境又差,那麼產婦的心情或感受自然好不到哪裡去。
家屬的支持:
生娃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情,還關係到整個家庭。如果家庭對產婦特別關心,特別支持,媽媽生孩子的時候全家人都來陪產,那麼這些都是對媽媽極大的心理支持。那麼寶媽的感受肯定很好,即使生娃很痛,也會減弱。
反之,如果婆婆老公都不在現場,只有娘家媽媽過來陪著,那麼這種生娃的感受肯定要差一些。所以家人的支持,直接關係到寶媽生娃的體驗。
寶寶的性別:
有的家庭重男輕女,看他生了個兒子就高興的不得了。或者直接抱孩子去了,將產媽晾到一邊,這種情況下媽媽的感受能好到哪裡去?反之,如果媽媽生的寶寶性別是個女孩,有的家庭可能比較失望,媽媽的感覺同樣不會太好。所以「重男輕女」要不得哦!
總之:女人生孩子,既是一場盛宴也是一場劫難。生娃的感受不同,主要與以上那些因素有關。但最主要的是自己要勇敢,既然選擇了懷孕,不管結果如何,不管寶寶是男是女,都要勇於承擔後果。
祝你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