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省 寧德 市 周寧 縣的浦源村,原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子,卻因這裡有一條「鯉魚溪」和當地獨一無二的「護魚文化」吸引了數不清的遊客前來駐足欣賞。
鯉魚溪距離縣城不到2公里,曾被評為「 福建 最美的鄉村」,距今已有八百多年,2008年以「三個世界唯一」(魚冢、魚葬、魚祭文),收錄吉 尼斯 年代最久的鯉魚溪。
金秋時節進入村子,路兩旁滿是桂花的香味兒,讓人心曠神怡。
在浦源村的最東邊,是上百畝的荷花,旁邊山坡上迎風挺立的翠竹與荷塘遙相呼應,使整個村子顯得端莊清雅,古色生香,凸顯出南方水鄉的脫俗清秀。
荷塘中間有幾處亭台,可與荷花親密接觸。比較惋惜的是我們去的時間稍微晚了一點點,只剩零星的荷花孤孤單單。可以想像到夏天荷花盛開之時,十里荷花碧水長天那時的鯉魚溪才是真的漂亮!
走進浦源村村口有一個池塘,一座古橋橫跨在池塘上,中央塑有形態各異的魚雕,「鯉魚仙姑」雕塑、觀魚亭台、水榭小橋,頗有 江南 的韻味~
關於鯉魚溪名字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據說是南宋朝官鄭公為逃避戰亂,遷居 周寧 浦源村,鄭氏祖先為了防止水源被人投毒,便在溪水中放養了鯉魚,並立下嚴禁捕撈和傷害鯉魚的規矩。聽當地人說,曾出現過村民偷魚的案例,根據族規,偷一條鯉魚罰一頭豬,從此之後,再也沒有出現過傷害魚的現象。村民們嚴守族規,代代相傳,鯉魚也成了村民們心目中的守護神。
最特別的是當地村民除了不吃鯉魚將它奉為神物,鯉魚死後還要送到魚冢土葬。「魚冢」位於鯉魚溪邊一對千年古杉樹下的,鯉魚死後送到村口的魚冢前,點香灑酒,三拜九叩,吟誦祭魚文,再將魚放入魚冢里。據說,魚冢里已經埋葬上萬條鯉魚,但是周邊聞不到一絲魚腥和臭味,十分神奇。
在鯉魚溪長500多米、寬僅數米的溪流中,有數千尾鯉魚在悠然自得地游來游去。800年來村民們嚴守族規,代代相傳,到今天形成了這樣一條美麗的鯉魚溪,人魚同樂的獨特人文景觀。
一條潺潺小溪,池中可見成群結隊、五彩繽紛的鯉魚在溪中盡顯「主人翁姿態」。
「聞人聲而來,見人影而聚」,即使你用手去觸摸它一點也不怕人。若是往 水裡 撒上一些食物,就會迅速聚攏來一群鯉魚搶食。
整個古村,沿著蜿蜒的小溪而過,溪邊的老街還保留著舊日的韻味:青石板、木房子,古老的土牆和泛黃的木門,老房子上掛著一些紅色燈籠,有點陳舊,卻展現出了人與魚之間和諧共處,融為一體的美好畫面,獨特的「人魚」文化。
村裡大多為木製老房子,上百年的房子比比皆是,有的已經三四百年,但依然乾淨結實,幾乎每家裡面都住著人。
水中成群的鯉魚在你追我趕,時不時地躍出水面。
走在鯉魚溪邊的青石道上,至今仍能看到各種高低不一、構造各異、大小不同的攔水壩。這些攔水壩的目的就是防止洪水來臨時鯉魚被沖走,由此可見當年鄭氏人家是如何千方百計愛魚護魚的!
在村裡還有鄭氏宗祠、觀音廊橋、觀音閣、 文昌 閣等景觀可以一一遊覽。
到了鯉魚溪,當然不能不去看看鯉魚溪的「開山鼻祖」鄭氏宗祠。祠堂的門面看起來普普通通,裡面大有洞天,由兩處天井調節光線明暗過渡自然。
這裡收藏了板漆楹聯、匾額等文物,祠堂四壁供著眾多鄭氏祖先的牌位,新舊不一都是手工雕刻,聽說有些已經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
小貼士:
鯉魚溪門票35元,村中幾乎沒有飯店,可以自備一些乾糧。
除此之外,晚上去鯉魚溪還能欣賞到燈光秀,秋冬季每晚一場,播放時間為19:00;
中秋、國慶節假日(10月1日-10月8日):每晚兩場,播放時間為19:00和20:00!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hOaxHQBd8y1i3sJDOm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