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正值二伏前後,長江流域的許多地方,大暑經常出現40℃高溫天氣,一定要作好防暑降溫工作。
這個節氣雨水多,有"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諺語,要注意防汛防澇。
大暑正值中伏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為一年最熱時期,也是喜熱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
漢族勞動人民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
一候 腐草為螢
螢火蟲產卵在落葉與枯草之間,經幼蟲、蛹而至成蟲,在盛夏孵化而出。古人的生物知識缺乏,所以以為螢火蟲在此時由腐草所變化而生。
二候 土潤溽暑
"腐草化為螢,又五日,土潤溽暑。" 此時土壤內濕氣潮潤,天氣也濕熱難耐,這種蒸郁的熱天也是最難過的。
三候 大雨時行
當早上的濕熱之氣升至對流雲層,在高空遇冷,常在午後降下大雨,雨勢大但是下雨的時間不長,雨後可以稍稍緩解一些暑氣。
1、飲伏茶
伏茶,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
2、曬伏姜
三伏天時,把生薑切片或者榨汁後,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於太陽下晾曬。充分融合後食用,對老寒胃,傷風咳嗽等有奇效,並有溫暖保健的功效。
3、燒伏香
伏香,大暑節氣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大部分地區的旱、澇、風災也最為頻繁。
因此百姓燒香祈福,祈求風調雨順,百穀豐登。還有一種說法,在伏天裡用藥香燻烤特定的穴位,可以治療多種頑固的疾病。
1、多吃苦味
苦味食物不僅清熱,還能解熱祛暑、消除疲勞。
大暑時節,適當吃點苦瓜、苦菜、苦蕎麥等苦味食物,可健脾開胃、增進食慾,不僅讓濕熱之邪對您敬而遠之,還可預防中暑,可謂一舉兩得。
2、清熱解暑
健脾利濕食物一定要攝入。
綠豆湯是傳統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虛寒及體質虛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葉、西瓜、蓮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虛患者的夏日食療佳品。
3、益氣養陰
大暑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此時,人們常常是"無病三分虛"。
除了及時補水,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強體質。如山藥、大棗、小平島旗艦店即食海參、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豆漿、百合粥、菊花粥等。
註: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