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字圈,有一個字,近幾年以驚人的速度躥紅,幾乎全國的網友都安排上了,流傳得相當之廣。
當年,它是毫無爭議的年度熱詞之一,這個字就是——懟。
但這個字,不能說全部人吧,大概八成以上的人,腦子裡響起的讀音都是三聲「duǐ」,少部分人會讀成四聲「duì」。
「懟」究竟是讀三聲還是四聲,或者是個多音字,很容易就能搞清楚。
《現代漢語詞典》中「懟」的讀音只有一個,是四聲:duì。
這是要糾正的錯誤之一,大部分人都把「懟」字的讀音搞錯了。
但是,今天要說的重點並不是「懟」的讀音錯誤,而是另一個,更加顛覆大家認知的一個知識點:
我們現在常說的「duǐ」
根本就不是這個字!
大家平常說到的「duǐ」,是表示語言上的攻擊、頂撞、對峙或者是反駁的意思。
而在《說文解字》中「懟」的含義很單一,就是怨恨的意思,「懟,怨也」。
可以組詞為怨懟、慍懟、懟怒,這些詞表達的意思都差不多,一聽就挺文言的,是很書面化的表達,除了一些文學作品中可以看到,現在幾乎很少有人使用。
而且從《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中可以看到,它的古今義是一致的,一直都是表示怨恨,並沒有延伸出別的用法來。
這顯然跟大家平常使用的習慣不一樣。
大家平常說的「duǐ」,正確的寫法應該是:㨃。
「㨃」有兩個讀音,一個讀音是:chéng,同「朾」,是撞擊的意思。
另一個讀音就是:duǐ,本意是表示排和推這種動作,引申出來就有拒斥、反駁的意思,這才是我們今天說的「duǐ」。
還有一個證據也可以證明,大家說的「duǐ」是「㨃」,而不是「懟」。
在這個字沒被大家「盤」之前,北方小夥伴們就一直在使用,是一個很地道的北方方言詞彙,「㨃」也早就被收錄到了《漢語方言大詞典》裡面。
不僅是北方小夥伴們經常使用的意思,其它地方的方言里也有這個字,這些都能在「㨃」這個詞條下一一找到對應。
所以說,大家平常用「懟」想要表達的意思,不管是讀音還是寫法,其實都是錯誤的,明白了嗎?
來源:新華社、中國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