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昆明人的暖冬,總是或多或少的與櫻花有些關係,當唐繼堯為妝點自已位於昆明市北門街的「唐家大院」,而從日本移來數百棵櫻花時,他恐怕不會想到,數以千萬計的雲南人會對這種原生於日本京都的櫻花情有獨鍾,甚至衍生出很多的「情愫」。
與如今遍布昆明大街山巷的櫻花樹不同,當年的櫻花僅在老昆明的北門街、園通動物園、原雲南省圖書館可欣賞到,一般都在二月底至三月中旬這段時間內,每逢花開時節,也就是圓通動物園最熱鬧的時候,記得大概是60年代末,當時圓通動物園剛好引入了「四不象」,不過,比起櫻花盛開時在樹下合影留念的青年男女,「四不象」好象也沒什麼太大的吸引力。
70年代以前,我每次去圓通動物園看櫻花,大都是與左鄰右舍的大姐姐、阿姨或者老父親的同事們一道去,70年代以後,則是和福建來的堂兄、學校的同學們一道去。
印象里記得初中畢業時,曾邀約了兩位當時最好的同學龔漢卿、溫正學一起從圓通動物園後門旁的原雲南省圖書館已塌方的圍牆過去,「暢遊」並悠然自得的感受了了一番櫻花美景,並用父親從機關借來的135海鷗相機,拍了36張照片,其中幾幅是我們輪流站到櫻花樹上拍的,記得後來還找了在雲南話劇團工作的,大我們幾屆的肖俊為我們沖放了照片。
記得當年看電影時,照例為放一至兩部新聞紀錄片,其中有一部是描寫有幾個情節:一是在日本皇宮、二是富士山下、三是新幹線列車都與櫻花有關,記得當時就有女同學在電影院外議論,日本的櫻花怎麼沒有圓通山的好看,而且我們的櫻花都謝了,日本的才開放。
而第一次在圓通山外看到櫻花,已經是很多年以後的事了,那還是2017年的冬春之交,筆與友人去大理南澗採風,恰逢南澗彝族自治縣舉辦「天量山櫻花節暨跳菜文化節」,時任中共南澗縣委書記的吉向陽告訴筆者,10多年前,兩位台灣退伍老兵來南澗縣無量山投資種植鐵觀音、烏龍茶,並順便移栽了一批櫻花樹,如今,櫻花樹已成了大理州一景,無量山櫻花谷的美名也讓南澗藥谷、南澗鐵觀音譽滿業界。
相比當初唐繼堯從日本移栽來櫻花樹,我們這些出生於上世紀60、70年代的學生看櫻花要去圓通山,如今的青年人就幸運了許多,無論是彩雲大道兩旁已含苞欲放的櫻花樹,還是呈貢大學城內正在盛開的櫻花,都會帶給了昆明人、帶給來昆求學的各地學子更多的驚喜。
文圖:張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