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著不走的病毒,讓廢棄的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醫療廢棄物(醫廢)數量暴增。要知道,「醫廢」被稱為「頂級殺手」,危險度處於國家危險廢物名錄首位。
專人、專桶、專車
2月13日一早,北京迎來了這個冬天的第7場雪。銀裝素裹的大街上,行人寥寥。一輛印著「廢棄口罩回收專用車」字樣的環衛電動收運車緩緩駛入大興區安定鎮。
抵達收集點後,車上的工作人員身著防護服嫻熟地對寫著「廢棄口罩專用回收桶」的垃圾桶進行全方位消殺,並將桶內「垃圾」進行消殺後扎袋收集至收運車內的垃圾桶,再次對回收桶進行消毒殺菌,然後開著專車出發了。
前後不到5分鐘,足足消毒了3次!
此時,安定鎮的各村廣播里響起了回收口罩的聲音:「大家要注意啦,那種薄的、一次性口罩要一天一換,戴久了就沒用了。用過的口罩手套不要亂丟,也不能變廢為寶,要統一交給村裡集中處理。」
「的確燒不完」
通常,在醫院,「醫廢」管理最為嚴格。
國家規定,醫療廢物在醫院停留不得超過24小時。因此,當記者看到《武漢普仁醫院「醫廢」4天未清運》的消息,感覺這比病毒更可怕。
700公斤,這是湖北省武漢市普仁醫院每日醫療垃圾的產量。從2月9日起至12日,普仁醫院的醫療垃圾一直堆放在院內,累計有3000公斤。
「醫廢」處置基地的工作人員更是頭疼,「全是一下子這麼多,我們這的確燒不完啊。」
該工作人員表示,基地每天最多只能處理50噸醫療垃圾,焚燒爐還不能休息,不能保養。「頂著燒,沒有辦法,在我們這排著隊是件很糟糕的事情。」
據了解,正常情況下,回到處置基地的這些「醫廢」,4個小時後,就被送到了焚燒爐集中銷毀。
知道再多一點
能否安全處理廢棄的醫療廢物,是抗擊疫情的最後一道防線。
有專家給記者介紹,國家現在對醫療廢棄物進行信息化管理,從收集到處置,坐在電腦前就可以監控每個環節。
「這些醫療廢棄物的信息(科室信息、廢物種類、廢物產生的時間、廢物重量、廢物回收人員信息、廢物投遞人員等)已上傳到醫療廢物監管雲平台,並全程可追溯,嚴防出現廢物流失、散逸等情況,因此二次污染的可能性比較小。」
值得欣慰的是,如今湖北省具備的「醫廢」處置能力的基地,已由180噸每天提高到373噸每天;武漢市也由50噸每天提高到100噸每天,處置能力較疫情發生前翻了一番。
「醫廢」處置過程風險重重,如果您剛巧在道路上遇到封閉嚴實的「醫廢」轉運車經過,一定注意避讓。(中國品牌網 宋誼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OczZ3ABgx9BqZZIa1w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