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之間的緣分總是妙不可言,也許兩個人身處天涯海角,但自從有了交集,就可以成為一生的知己,空間從來不是阻撓,當然,時間也不會是阻撓,所以,哪怕隔了三四十年的光景,有些人依舊可以成為好友,結成忘年之交。我們常說,三歲一代溝,其實真正的代溝往往是不同人之間的,因為價值觀不同,故而以年齡為藉口,真正志同道合的人,年紀從來不是隔閡的藉口。
元代的詞人虞集就有一個忘年之交,曾在奎章閣辦公的虞集和柯九思認識了,柯九思要比虞集小十八歲,但或許都是才華橫溢之人,彼此惺惺相惜,故而成了好友,柯九思以畫聞名,虞集就為他題詩題詞,兩人互相搭檔,倒也是一段佳話。故而晚年虞集因朝廷的波動而託病回鄉之時,也寫了首詞給這位小友,重述當年,以表離別之情,該詞名為《風入松·寄柯敬仲》。
風入松·寄柯敬仲
畫堂紅袖倚清酣,華發不勝簪。幾回晚直金鑾殿,東風軟、花里停驂。書詔許傳宮燭,輕羅初試朝衫。
御溝冰泮水挼藍。飛燕語呢喃。重重簾幕寒猶在,憑誰寄、銀字泥緘。報道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
畫堂之中,紅袖添香,清新酣暢,只有自己的白鬢日漸脫落,連簪子都插不上了。還記得多次在金鑾殿里值夜,那時春風溫柔、百花齊放,惹得人們紛紛停住馬車流連不前。當時的自己為皇上起草好詔書,就傳宮人為自己執燈送行,換上輕羅朝衫,回到學士院裡。
皇城的御溝里還有殘冰存在,但殘冰的旁邊卻是藍藍的水在晃動。燕子一邊飛著,一邊呢喃低語,迎著春天的到來,但在重重簾幕之後,春寒還依舊存在,還有誰敢在這樣的情形下給你寄信安慰呢?春天的江南煙雨朦朧、杏花盛開,只為迎接先生歸來,畢竟這樣的場景著實美麗,讓人神往啊!
詞的上闕寫今昔、憶往昔,年老的詞人在家時,對那些姬妾都失去了興趣,故而她們都落個清閒,可虞集此時已是白髮蒼蒼,且頭髮大把大把的落,連簪子都插不上了。這樣年邁體弱的詞人,想著的是與朋友再次相見,這個朋友自然就是他的忘年交柯九思,即柯敬仲了,於是開始回憶那段在奎章閣共事的日子。春風正軟,吹得百花開放,人人心曠神怡,在這樣舒適的環境下,工作似乎也是一件令人享受的事情,辦公晚了有宮人執燈,天氣熱了可穿輕薄羅衫,生活安逸無紛爭,只是那樣的日子已經隨著時間流逝,一去不復返了。
所以在下闕里,詞人開始寫如今。這時當是初春,春寒未退之時,皇城旁的溝渠里還有殘冰,但燕子已在報春了,只是這樣的春天裡,沒有了朋友柯九思的陪伴,故而哪怕在重重簾幕里,詞人依舊感到寒冷,這是對朋友深深的思念啊,也是對江南春天的企盼,渴望回到家鄉,渴望年老時的隱居生活。
柯九思因為朝廷的明爭暗鬥,遭受猜忌與誹謗,於是不得不早早的過上隱居生活,此時虞集也因為文宗逝世,遭到朝臣排擠,遂以病弱為由,告老還鄉。柯九思隱退之後,也算是見識了世態炎涼,曾經的那些熟人因為怕招惹是非,故而不敢再與他來往,連封書信也不敢寄給他。所以說"重重簾幕寒猶在",這寒冷的不僅僅是天氣啊,更是炎涼的世人與寒涼的境遇。但虞集卻給他寫了這首詞,這是對好友的關心,亦是對這個世界的鄙棄,而待到"杏花春雨"的時候,詞人也將回到他熱愛的江南,回到自己的家鄉,過上心心念念的隱居生活。
張翥有詞云:"召試問,人生誰是無情者。先生歸也,但留意江南,杏花春雨,和淚在羅帕。""杏花春雨江南",這一出意境是唯美的,春日的江南,煙雨朦朧,杏花盛開,如詩如畫,白描的表現手法與馬致遠那首《天凈沙 秋思》頗有些異曲同工之處:"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只是此景較樂,《天凈沙》的景色較悲而已。但自此之後,報歸之作好像就以此為經典了。
虞集通過該詞,希望喚起好友多昔日生活的回憶,希望好友還記得那些兩人相濡以沫、互為知己的日子,人生有這樣一個朋友是很珍貴的,有這樣一段記憶亦是難得。曾經平靜怡然的生活被打破,兩人雙雙歸隱,倒是可以在"杏花春雨江南"的地方重逢,重新把酒言歡、忘卻那些世態炎涼,忘記那些趨利避害的俗人,只在這如詩如畫、美輪美奐的時光里共敘一番佳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G47f28BMH2_cNUgP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