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石家莊的康輝,其成長經歷給為人父母的啟示

2019-08-08     小剛哥說教育

提起中央電視台播音員康輝,你對他的第一印象是什麼?靠譜、正經、嚴謹?

康輝1972年出生於河北省石家莊市無極縣,在河北石家莊,算得上響噹噹的名人。先後就讀於范西路小學、石家莊第四十中學、河北師範大學附中,高考時被中國傳媒大學錄取。

小時候,他就是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是老師眼裡的好學生。

各科成績都比較優異,曾被評為「石家莊市三好學生」。

康輝初中時雖然數理化成績很好,但因為自己更喜歡文科,於是他中考時放棄了省重點學校,而報考了文科實力最強的師大附中。雖然康輝的父母也都是理工科出身,但是並沒有強迫康輝走他們的老路。

康輝另一個力排眾議的選擇就是報考中國傳媒大學(原名為北京廣播學院)播音專業。其實康輝的高考成績高出當時的重點本科線很多分,可他卻因個人愛好選擇了中國傳媒大學的播音主持專業。

大多數老師勸阻、連同學也覺得不可思議,但他還是堅定了自己的選擇。在反對和質疑聲中,他一路成長為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央視著名男主持,並開始在春晚擔綱C位主持。

如今回頭再看這些經歷,康輝說很感謝自己的父母,父母對他一直沒有特別多的要求,從不干涉他的興趣愛好,尊重他的意見和選擇。

啟示:

讓孩子最大範圍內自己做選擇,給孩子「賦權」,即使選擇錯了,也可以從錯誤中吸取經驗。

孩子正是通過不斷地選擇,才能學會如何做出明智的決定,可以塑造孩子積極主動、自信篤定、有責任感的好品質。

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視他們的心聲,久而久之,他們會不想對家長說真話、不愛與家長交流。

一點點的選擇,可能造就一個有擔當、自信、積極主動的孩子。

康輝在上大學時,每天要從最基礎的普通話學起,還要練習別人幼兒園就會的元音字母發音,因為基礎薄弱,所以每次都被老師留堂。他曾經也有過打退堂鼓的想法,但是一直沒有放棄,還是堅持了下來,就在這一次次的反覆中,專業學習就逐漸「開竅」了,過去每堂課的煎熬忽然就變成了享受。

從青澀的學生到如今沉穩大氣的主播,很多時候,人們往往只看到輝煌的結果,其實背後的堅持、毅力才是最重要的

啟示

「堅持」這種心理品質並不是生來就有,而是在教育和實踐過程中,經過鍛鍊與培養,逐漸形成的。

每當孩子完成一個小目標或者小任務,家長要對孩子的努力表示肯定,這不僅可以幫孩子樹立自信心,還可以激勵孩子更加努力。

當然,在培養孩子堅持這件事上,家長要以身作則,如果家長做什麼事情都堅持到底,那這種堅持的精神會在無形中影響孩子,並傳遞給孩子。

堅持,不僅僅是簡簡單單的兩個字,而是包含著一個持續的過程。當孩子遭到挫折之後,多和孩子說「堅持住,別放棄」,告訴孩子,堅持把每一件小事情做好,積少成多,堅持到最後,就能走在別人前面。

18歲的康輝和我們大部分人一樣,有著一顆躁動不安的心,急切地期待一個結果,尚不懂得好事多磨。那時對於年輕的康輝來說,每天都在播報新聞,難免心生無趣。

這種不安於現狀的心很快反映在工作上,被一個細心的朋友發現並提醒他: 「我看到你播出了,但我覺得你不是很認真。」「如果第一次看到你的人,就覺得原來這個主持人態度不認真,那麼別人完全有理由換台。」


仿佛醍醐灌頂,康輝開始端正自己的態度,反思自己,只要有空餘時間,都會想方設法提升自己。的確,我們都曾年輕過、眼高手低過,卻不知無論何時都需要一步一個腳印,也需要十幾年如一日的耐心。在越過山丘前,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啟示:

有句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正說明耐心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培養耐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不但會影響孩子的學習,還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哪怕是一個天資聰穎的孩子,如果缺乏耐心,常常半途而廢、馬虎了事,也很難取得大的成功。而有耐心的人做起事來有始有終,認真細膩,更容易達到目標。

在電視台圖書館,借閱量最大的同事就是康輝。對他來說,自己必須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日日精進,每天學習已成為深入骨髓的習慣。

正是「天分+努力」的態度,讓康輝的職場生涯穩中有進。人們常以為《新聞聯播》的主持稿件都是會提前準備好的,可實際上,由於新聞的時效性,主持人們經常是在開播前半個小時,才能看到當天新聞的完整的稿件。所以開播前的準備過程都是驚心動魄、分秒必爭的。

而他的能力和水平也證明了: 「無論再臨時、再緊急的稿子,無論多大排場的晚會,到了康輝這裡,都會被他很好地完成。」

啟示:

孩子擁有天賦固然值得羨慕,但努力才是每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努力絕不是愚笨,而是厚積薄發的大智慧;努力絕不是接受平庸,而是「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過程。

努力能讓孩子學會積極生活,努力能讓孩子獲得從零開始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的能力。

告訴孩子:你可以不優秀,但要保持努力。在面對學習壓力時,比起放棄,在看不到成效的學習中依然努力才是更大的成功和擔當。

康輝從小就喜歡讀書,每天上學時,書包里經常裝一本課本以外的書,放學後也往往先去書店或者報刊零售亭轉一圈。那時中學語文課本里有一部分只是推薦閱讀的內容,而康輝往往對這部分內容更感興趣。


儘管那時候的閱讀並不系統,往往是一目十行、走馬觀花,但康輝說很享受閱讀的過程,「讀到好的文字,很有快感」。長大後康輝發現,恰恰是當時自己的閱讀的積累,豐富了自己的成長。

啟示:

告訴孩子:「書讓我們的生活更豐富,讓我們知道更多自己沒有親身體驗過的事物,讓我們更好地了解這個世界,讓我們……」

讓孩子潛移默化地理解閱讀的美好,而不是學習之外不重要的一件事,或者上學之外多出的不得不做的新任務。


對於教育孩子,你還有哪些感受和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1E2fWwBvvf6VcSZpGX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