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之所以有故鄉的味道,是因為有些人和事物永遠不會變,在等待你歸來。對於很多漂泊外地的梧州人而言,歸家的號角就是那碗冰泉豆漿的濃郁香味。
豆漿油條和煎餃
國慶前,布丁和老友一起出遊廣西梧州。位於兩廣交界,廣州南到梧州的票價和廣州到深圳的票價持平,都是七十來塊錢。除了想來試試鼻祖級別的紙包雞、紙包骨和蔥油魚外,最引人遐想的就是白雲山腳下的冰泉豆漿。
冰泉豆漿館
這家冰泉豆漿始創於1935年,距今已有84年的歷史。據聞館內的豆漿均用白雲山腳的冰泉水所制而成,有滴珠蜜味的美譽。現已成為梧州的旅遊名片,來梧州尋美食必來此處打卡。
院子裡有泉水的,才是最正宗的
到梧州後,布丁發現冰泉豆漿館已成為廣西的豆漿版星巴克,裝潢現代而時髦,分店遍地開花。不僅梧州市內開了許多的分店,甚至在南寧桂林等地也均設有分店。但最正宗的,還是白雲山腳院子裡有冰泉水潺潺湧出的那家。
排隊盛況
以往的冰泉豆漿館是國營的,店內的服務員都算是公務員,自有一番國營飯店的大牌架勢,服務差是街知巷聞的事。改成加盟之後,服務已改進很多。即使我們一行人早上六點像遊魂一樣半睡半醒地走進店內點東西,店員也無半分不耐煩。
收銀台
這家豆漿館分為上下兩層,一樓大堂圓桌,地板極滑、沒有環境可言,食客們需自行排隊點單取餐。二樓雅座,可以點豆漿和點心套餐。「有錢樓上樓,冇錢地下踎」,頗有幾分粵式茶樓的感覺。
要甜的?還是沒那麼甜的?
來之前已被朋友告誡過,不能點正常糖分的豆漿,因為甜到無法下咽。其實現在店員只會問你「要甜的還是沒那麼甜的?」當你回答要「沒那麼甜」之後,她會拎起兩個裝滿豆漿大茶壺(估計是一壺有糖一壺無糖的),憑感覺給你沖調一碗。
正宗的冰泉豆漿,顏色有點偏黃
豆漿只有熱飲沒有冰凍的,以示新鮮。搭配豆漿的都是一些兩廣人耳熟能詳的茶點,比如油條、鹹水角、蛋撻、糯米糍、煎餃和腸粉等等。均價基本都在十元以內,哪怕眼大肚小點上一大桌也就二三十元。
點心很豐富
冰泉豆漿有滴珠之名,因為將豆漿煮好後還要過濾和重新隔水燉煮。雖然麻煩,卻能進一步提升豆漿的濃度,用湯勺舀起時能出現滴珠的效果。但口味真的太濃了,有許多遊客接受不了都選擇用水兌著喝。其實用來蘸油條也能稀釋豆漿的濃度。
油條是標配
這裡的腸粉偏厚,但煎餃卻煎得不錯,焦香脆口比油條更適合做豆漿伴侶。可惜這家店清晨6點營業,7點前卻經常吃不到煎餃,原因是「做煎餃的師傅還沒準備好」。
腸粉稍嫌有點厚
不過其他點心口味也很可以,尤其是花生蕉葉糍,咸口的花生餡搭配柔韌的糯米皮相當驚艷。
現在已經不再使用算盤結算
時代在變,冰泉豆漿館也在改變。店裡的收銀阿姨早兩個月前已不再用算盤記帳收費,但濃味的豆漿和店內的人潮卻還是一如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