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子」趙薇敗訴了!她也成為A股收購方實控人擔責第一人。
7月16日,浙江省高院送達投資者起訴祥源文化、趙薇索賠案的二審判決書,法院認定祥源文化、趙薇的信息披露行為構成證券「虛假陳述」,應向投資者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而這遠非全部,目前祥源文化被索賠金額已達 5766萬元。
7月23日,又有21位股民收到了杭州中院送達的一審判決書,這是第三批收到判決書的原告投資者,趙薇被判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累計索賠金額超5700萬元
2016年底趙薇夫婦「槓桿式」收購祥源文化(原名萬家文化)失敗,因信息披露違法被證監會行政處罰,導致公司股價雪崩,投資者開始了維權之旅。
2019年1月17日,杭州中院對首例投資者王女士訴祥源文化、趙薇索賠案作出一審判決:祥源文化支付原告王女士賠償款、利息合計5.45萬元,趙薇對上述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一審判決後,祥源文化、趙薇不服判決,向浙江省高院提起上訴,要求撤銷原判,駁回投資者全部訴訟請求。
7月16日,浙江省高院作出二審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隨著終審結果出爐,更多針對祥源文化和趙薇索賠的民事案件正在累加。祥源文化公告顯示,截至5月18日,公司共計收到 544 起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件(含已撤訴案件 55 起),訴訟金額共計 5766萬元。
7月23日,又有一批股民收到了杭州中院送達的一審判決書,這是第三批收到判決書的原告投資者。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律師臧小麗說,法院全額支持了股民的索賠訴求,也要求趙薇承擔連帶責任。預計後續還會有相關索賠案件陸續判決。
臧小麗認為,趙薇不是上市公司的董監高,而是作為上市公司收購方的實控人被投資者告上法庭,這在A股市場上是第一次。
臧小麗說,起訴趙薇,不是為了蹭熱點。趙薇是違規收購祥源文化案件事件的責任人,已被證監會作出處罰,將其列入被告席,體現「過責相當」的原則。證券虛假陳述索賠的訴訟時效期為3年,投資者的索賠訴訟時效截止日期為2021年4月16日。
股民巨額索賠對上市公司會有什麼影響?
祥源文化公告稱,公司原實際控制人孔德永於2017年8月4日承諾如因個人違反證券法律法規導致上市公司需承擔任何行政責任、刑事責任及民事賠償責任而遭受經濟損失的,均由孔德永無條件向上市公司予以賠償,公司間接控股股東祥源控股集團進一步承諾對此承擔連帶保證責任。因此上述訴訟事項對公司生產經營管理不造成重大影響。
空手套白狼被重罰
這一切源於趙薇在資本市場上演的一出鬧劇。
早在2016年12月,趙薇控股的龍薇傳媒欲以30億元收購萬家文化29.14%股份。然而,該方案中龍薇傳媒成立不足兩個月(主要財務數據均為零),自有資金僅6000萬元,其餘均為借入資金,槓桿比例高達51倍。
後因項目融資金額巨大,趙薇夫婦向銀行申請的借款遲遲未獲審批,導致這樁收購案最終終止。
2017年2月27日,因龍薇傳媒收購萬家文化股份「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2018年4月11日,因龍薇傳媒通過祥源文化公告披露的信息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及重大遺漏,證監會發布《行政處罰決定書》,決定對祥源文化、龍薇傳媒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各處60萬元罰款;對涉及此次收購的當事人孔德永、黃有龍、趙薇、趙政給予警告,並處30萬元罰款;對孔德永、黃有龍、趙薇分別採取5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這場鬧劇導致公司股價坐上「過山車」,給股民造成了巨額損失。
2016年12月26日,萬家文化發布了龍薇傳媒擬收購的計劃,2017年1月12日復牌後,萬家文化股價連續上漲,最高漲至25元/股,漲幅超30%。2017年2月16日再次復牌後,公司股價便走上了下坡路。到2017年7月18日,萬家文化股價跌至8.80元/股。2017年9月26日萬家文化更名為祥源文化,截至2019年7月25日收盤,公司股價已經跌至4.22元/股。
祥源文化日K線圖
還有更多上市公司索賠在路上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發起人、發行人或者上市公司對其虛假陳述給投資人造成的損失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隨著監管越來越嚴格,上市公司因財務造假、信批違規被處罰的案例不斷增多。僅今年就有康得新、康美藥業、撫順特鋼、獐子島等多家公司因為財務造假被證監會處罰。上海創遠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許峰稱,其目前徵集中的上市公司索賠案例有110家。部分在法院推進中,部分還在等待處罰結果後起訴。
2018年10月,大智慧案以2537例虛假陳述訴訟請求、超過5億元的訴訟金額,成為A股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訴訟案件。目前已經有勝訴的判決,部分訴訟還在審。此前國內索賠金額比較大的案例包括東方電子、佛山照明、方正證券、爾康製藥等。
而在康得新財務造假索賠案例中,廣東法制盛邦律所管理合伙人李修蛟律師表示,「目前預計康得新的整體索賠總額有可能突破10億元,成為國內上市公司虛假陳述索賠歷史之最。」
臧小麗說,目前來看,股民維權的難度還是比較大。維權周期長,而且即使勝訴了上市公司也可能不具備賠付能力。
編輯:曹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