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害怕雙相情感障礙,你可能不是!即便是,積極起來也是可戰勝
需要提醒的是:
大家可能對「雙相情感障礙」心裡是非常懼怕和排斥的, 寧可是單純的抑鬱,也不要是雙相,因為雙相在醫學上貼的標籤是:「難治癒、複雜。」
而病人表現的出來的症狀是:
「病人喜怒無常,時而低落時而亢奮暴躁、心情行為變化多端、亦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自殘、過度消費、不睡覺也不困、話癆行動多、脾氣暴躁、摔砸東西、衝動、傷害他人、喜說大話,即:自以為是、愛承諾、高高在上等等行為。」
以上醫學上的「標籤和典型的症狀」呈現出來,往往會對單純抑鬱症患者或者疑似雙相的患者,形成強大的心理暗示!
但是這些暗示,又刺激著疑似雙相的患者,或者說很多單純抑鬱的人,也都會去對號入座,於是乎就會出現這樣的一種情況:
「那些單純抑鬱的人,見自己好了點,情緒高漲一些了,就緊張得不得了,他們生怕自己是轉躁了(雙相)!」而憂心忡忡,害怕著。
鑒於這一點,單純的抑鬱或者疑似雙相的患者,完全可以不用如此過度擔心的。
那可能就是自己治療的效果,如果你又擔心自己是雙相,那請問你還想繼續低落絕望嗎?自己稍微好一點就懷疑是雙相,未免也擔憂過了頭,這都是你太敏感了,才會這樣。
那麼對於單純的抑鬱症患者,或者說疑似雙相的患者,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轉躁了?其實這是有技巧和科學方法的。
在服藥地過程中,比如患者出現了情緒高了一點,但是可以接受,不是很誇張,那絕不是轉躁(雙相)!
患者可以結合自己的個性、以及自己服藥的進程、結合雙相的典型的症狀、和當下環境的影響,綜合起來,去客觀地自我評估,只要自己轉好的跡象不是嚴重呈現出以上雙相的症狀,那麼都可以放心下去。
舉個例子:
很多患者說我情緒稍微好了些,就喜歡去消費,單憑這一點就認定自己是雙相了,求你懂一點常識好嗎?
「好了,去買點東西怎麼了?」
「自己慰勞下自己,怎麼了?」
「花錢可以找到快樂,只要是自己知道花費太多,有合理的意識,就不存在消費過度。」
遲早你會發現這樣的現象,維持不了多久,如果不是雙相的患者,是很快就回歸理性的,而好了一點就去消費的衝動,那恰恰是一個患者好轉了,對生活死氣沉沉的激活方式,也是自我消沉後,重新燃起對生活熱愛的追求啊!」
所以,切不可「以點概括」自己就是雙相,即便是輕微的雙相,綜合評估可能也僅僅就是藥物起效的作用,而對於輕微的轉躁(雙相)亦不用特殊處理。因為這裡涉及到很多因素,客觀去看待,切勿過度治療,把自己當成是雙相!這是愚蠢的擔憂和過度治療的行為。
以上那種自我覺知、清醒的評估的能力,每一個抑鬱症患者都應該要學會,而不能論由一點點躁的症狀,就別它牽著鼻子走了。
以上,是單純抑鬱症患者如何判段自己是否是雙相的科學方法和指引性的指導,如果硬要單憑一點躁的跡象就去判斷是雙相,是有頗失真的。輕微的躁,也不足以判斷是雙相的!
然而,正因為如此,如今在醫學上,對於雙相的診斷很多都是失誤的,或者說很多患者的症狀都不足以判定是雙相的,這需要更為綜合、理性、科學準確地去評估,以及還需要進行跟蹤,才能得出確診結論的。當你知道人的情緒是起伏的,那麼你也就深諳此理了。
回歸到患者的身上,前面說了,醫學上判定患者是雙相很多都有失真的,而恰恰這樣的失真或者是誤診,給眾多患者帶來了巨大的心理陰影,導致病情因為這樣一個:雙相的確診,心理更加消極、進而病情加重。
所以,患者一定要對自身負責。
對自己要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不做糊塗的人!
我想每個人對自己才是最了解的那個人,就像你身上的痛一樣,沒有第二個人比你還有觸覺的了!
對於自身的心理狀況和精神上的異常,我們是否應該去擁有更多的主觀權呢?而這種主觀權,不是教你抗拒就醫,而是結合醫學上的診斷,再來梳理下自己的情況,如:心理、精神、性格、環境等等來剖析自己,當你這樣去做的時候,我想你應該知道你的問題在哪裡了!如果你的理性,可以戰勝情緒的發作,那麼所謂的雙相就是不成立的!
換言之,即便是雙相,也是不可怕的,因為它可以治療好的,不要被一些負面的信息暗示嚇到自己了,這個世界都是多面的,任何疾病都是多面性的,就單純的抑鬱,也有說治不好的,這個怎麼論?但是好了的人,都是因為心的強大,配合科學治療,都逐步走向了康復了!
可以說,我們就是主管情緒的那個蕭何,而你的心就是主導一切成敗的兩個蕭何,即: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取決於你的心是否強大起來了,而心的強大,需要你藉助外部力量來支撐。
說到心,一切的害怕和災難,都是由我們的心而起的。心強大了,一切都破解了,信不信由你!我反正就是這樣好起來的。
最後再嘮叨下:
不管是單純抑鬱症患者還是疑似自己符合雙相症狀的患者的人,都應該採取以上科學自我評估方法,自我跟蹤去察覺,如果自己的個性就是如此,談何來的雙相呢?
還是讓這句話來清醒一下我們的大腦吧!
一切的害怕和災難,都是由我們的心而起的! 不知你認可嗎?
晚安!好夢!
-END-
作者:阿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重度抑鬱症康復者、情感心理作家、著有書籍《走出心魔》。一本輔助療愈焦慮抑鬱症的心靈床頭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