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秋天是什麼樣子?都有哪些好吃的?讓這些吃貨告訴你

2019-10-09   蝦吃

文/小肥蝦


01

前兩年有個節目《十三億分貝》,主題是邀請歌手或樂隊用方言演唱歌曲。可以想像,西北方言、西南方言、乃至粵語,用方言演繹,都極具特色。那麼用北京方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京片子」,唱歌是什麼味道呢?

演唱的樂隊成員,是一群來自國際關係學院的哥兒們。樂隊用學校的地址命名,地域特色濃厚,叫「坡上村」

樂隊的主唱是我同班同學的男朋友,他以前寫過一首歌,靈感來自某天晚上來學校找女朋友的經歷。已至夜晚,從樓下望去,實驗室里燈火通明,辛勤的大學教授還在繼續工作,不知疲倦。

校園樂隊的主唱看到了這一幕,腦海里浮現出瑣碎的歌詞和歡快激昂的調調,寫成了一首歌兒。



扯遠了,坡上村在《十三億分貝》里,唱的歌叫《水妞兒》

水妞兒水妞兒 先出犄角後出頭 喲喂下雨天的時候 別揣著兜兒讓手心濕潤 記憶滲透歌響起的時候 別忘開口

歌曲是用京腔演繹,我卻聽出了一絲江南意蘊。小雨綿綿,河邊、田塍、水牛,構成了一幅童年生活小景。歌詞把你帶回了奶奶身邊,記憶滲入到每一個童年畫卷。


這是一首改編後的老北京童謠,原來的版本是:

水牛兒,水牛兒,先出犄角後出頭。你爹你媽,給你買來燒麥燒羊肉,你不吃也不喝,貓兒叼走。

02

秋天到了,是吃燒羊肉的時節了。

北京人特愛吃羊肉。

一是因為北京離內蒙古近,運輸方便。北京人吃的羊是長城外圍的大尾巴羊,羊吃的是山上茂密的青草,喝的是清冽的山泉。

等到了秋天,膘足肉肥,成群結隊地從張家口趕往北京,路上喝了玉泉山支流的溪水,毫無腥膻味。




再是因為自元大都時候起,北京就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作為游牧民族元朝和清朝的統治者,對北京人的飲食習慣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

君不見,元朝的太醫忽思慧在其所著《飲膳正要》里,就把羊肉歸為珍貴的異饌

許多經典的北京菜,都有羊肉的影子:涮羊肉、烤羊肉、燒羊肉、爆羊肉、蒸羊羔、它似蜜、炸羊尾等等。



正宗的燒羊肉現在不多見了,以前的老字號,白魁、月盛齋等幾家還有的賣。相傳清朝末年,燒羊肉是御膳貢品,每年二月初二,宮裡都會派人去白魁老號取燒羊肉,多年不變。

清人楊靜亭《都門雜詠》一詩,生動地讚美燒羊肉:

煨羊肥嫩數京中,醬用清湯色煮紅,日午燒來焦且爛,喜無膻味膩喉嚨。

平常人家很少做燒羊肉,因為比較麻煩。整塊的羊肉下鍋,溫溫吞吞地要煮上四五個鐘頭。

做好的燒羊肉色如紅棗,吃起來皮酥肉嫩,透著一股醇香。配上一壺好酒或剛出爐的燒餅,就著這北國的秋色,這個滋味,叫做地道。

03

秋天了,想起北京有句俗語:

天棚魚缸石榴樹,老爺肥狗胖丫頭。

兩個白描短句,說的是老北京安詳和睦、悠然寧靜的氣質。



天棚只有四合院裡才有,院子裡種著棗子和石榴,棗子是郁達夫筆下「像橄欖又像鴿蛋似的這棗子顆兒」;魚缸里養的是「紅帽子」和「墨龍睛」,在秋日午後的斜陽下優哉游哉。

秋涼了,石榴果實也漸漸炸開了,胖丫頭順著梯子往房檐上爬,輕輕一掰,一摘就是一大桶。四合院裡飄出來和諧歡樂的聲音。

《舌尖1》的第七集《我們的田野》,尾聲部分講了一位老北京人和他的院子的故事。張貴春想在寸土寸金的北京擁有一爿自己的菜園,他把這個想法在自家的屋頂付諸實現。自種的倭瓜、西紅柿、辣椒,吃出了幾十年前的老味道。



北京貼秋膘少不了一頓餃子,老張在自家菜園裡,用剛摘下來的大角瓜做餡,招待了鄰里們吃餃子。天氣開始轉涼,北國溫度驟降,這個時節,晚上變得越來越冷,多少人期待著十一月中旬的集中供暖啊。

04

四合院裡的麵食,除了餃子,最重要的莫過於麵條。

北京人從炸醬麵吃到麻醬拌面,從打滷面吃到了燜面。一鍋噴香的扁豆燜面,令多少人魂牽夢繞。

麵條要自己切制的小刀面,切得越細越好,才能吃出其中的筋道。

隨後炒制扁豆。熱鍋里,蔥姜打底,用瘦肉絲快速煸炒,炒到四五成,加開水燜煮,把準備好的麵條輕輕地抖落開,點睛一筆是讓鮮醬油均勻地澆在面上。




秋天裡,鴨子也到了最肥美的時候。

北京烤鴨最先是叉燒法,和做叉燒肉差不多,講究的是不見明火,全靠燒得滾熱的爐壁將鴨肉烘熟。

到了乾隆年間,御膳房仿照烤小乳豬的方法,將烤鴨技藝改良,把鴨子掛起來直接烤,吹鼓鴨身,灌進清水,內煮外烤,鴨肉鮮美香嫩,鴨皮又薄又脆。



從燜爐到掛爐,北京烤鴨技藝不斷發展更迭,過去的手藝已經漸漸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而烤鴨的口味和吃法一直在街坊鄰居身邊口口相傳。

荷葉餅、蒜泥汁、甜麵醬、細白糖,選擇了一種搭配,也就選擇了一種口味。

05

郁達夫說北國的秋,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總能想起每年秋天北京晴空萬里藍天白雲的景象。聽到了熟悉的兒歌和順口溜兒,北京的秋天就顯得親切溫柔

四合院裡的石榴樹長得枝繁葉茂,碩果纍纍,在魚缸里能看見偌大的石榴的影子;胡同里,丫頭和小伙兒在嬉戲追逐,爸爸買了燒羊肉,嚷他回家吃,媽媽在廚房裡煮麵條,就著羊肉,湯也能喝得見著碗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