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全面回顧真實的中國服飾史演變

2019-07-17     文化印記

第一階段:春秋時期 古代女性流行「襦裙套裝」

裙子,是最傳統的女性服裝之一,而古代中國女性最經典的著裝方法,是「襦裙套裝」。

襦裙本是春秋戰國時期較流行的一種服裝款式。

襦,是一種短上衣,長至腰間,緊身窄袖。

裙,即裙子,由多幅布製成,上面多織有方格花紋,常與襦配穿。

這種短衣長裙的搭配服式,能夠展現出女子婀娜多姿的體態。對中國古代服飾文化影響極大,現代許多女生都喜歡這種搭配。



第二階段:戰國時期 古代女性流行「胡服」

胡服在戰國時期被中原人普遍接受。

並結合脛衣的款式,將其發展為「褌」,成為士兵和勞動者的服裝。

夏天穿的褌較短,俗稱「犢鼻褌」。

當年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當壚酤酒」,所穿的便是這種服裝。



第三階段:漢代時期 古代女性流行「無緣裙」

在漢代,普通人穿的裙子不用任何紋飾,不加邊緣,因此又名「無緣裙」。

無緣裙是當年農家女孩子眼中最漂亮的夏季服裝,長及膝部,外罩圍裙蔽膝。

漢樂府詩《陌上桑》中描寫的採桑女孩秦羅敷穿的,就是這樣:「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第四階段: 南北朝/隋朝時期 古代女性流行「 半袖裙襦」

半袖,通俗來說,是古代的短袖衫,又稱半臂。

是在漢魏時期「半袖」款式上改過來的,在當時相當前衛,是著裝上的一種突破。

它的形狀一般為對襟設計,但袖子不會掩蓋手肘,長度會到達腰部。

如果與襦裙配套穿著,被稱為「半袖裙襦」。

隋煬帝楊廣後宮女性多穿這種半袖裝。



第五階段: 唐朝時期 古代女性流行「袒胸裙」「薄紗裙」「石榴裙」

1.袒胸裙

薄、透、露,這似乎是現代前衛女性的一種著裝元素,也是大家對夏季女裝的感覺。

事實上,不論是「薄」,還是「透」,現代中國女性都沒有唐代女性敢「露」。

而且唐代女性很會穿衣服。上衣有小袖襦衣、寬袖衫,下衣有各式裙子。

不過最引人注目的,則是「半臂」裝和「袒胸」裝,這是當時最性感的女性服裝。



2.薄紗裙

唐代女性服飾流行以透明的薄紗為面料,使得肌膚在薄紗下隱隱綽約。

很多詩歌對此有過描寫,比如「慢束羅裙半露胸」、「粉胸半掩疑晴雪」等。



3.石榴裙

最為風流的裙裝叫「石榴裙」。白居易稱之為「血色羅裙」。

當時達官貴人甚是喜歡,詩人萬楚在《五日觀妓》所記藝伎穿的便是石榴裙:「眉黛奪得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

楊貴妃愛穿石榴裙,唐玄宗甚至規定,臣僚見到楊貴妃要行跪拜之禮,「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即由此而來。



第六階段:宋代 流行「褻衣」

宋代服飾趨向於收斂,色彩不如前代艷麗。

女性的褲子,穿在裙子裡面,作為夾褲、襯褲,形制多用開襠。

黃昇墓也出土了一種開襠褲,是繫於裙內的褲子,貼身而穿。下有收口,上有分襠,兩袴腳也不是左右分離不連屬的,而是由袴腰連為一個整體。

這種開襠褲褲管較短,與外穿的長褲管的褲子不同,褲上繡有花飾,製作精美。



第七階段:明代女性 流行 「月華裙」、「鳳尾裙」、「合歡裙」

明代女性裙子花樣更多,如「月華裙」、「鳳尾裙」、「合歡裙」以及用整幅緞料折成的「百褶裙」。

這種裙前面平展無褶,周圍加有裝飾的花邊,裡面填以彩繡花紋,左右兩邊打細褶,最多的有一百五六十褶。



第八階段:清代女性 流行 「旗裝」、「鳳尾裙」、「合歡裙」

清代滿族女性穿「旗裝」,這是滿族人的傳統服飾。



晚清西風東漸,女性服飾也受到影響。

矮領變高領、寬鬆變緊身,逐漸性感起來。

留洋女性是最先接受西方服飾的群體,電影《黃飛鴻》里的十三姨就是留洋回來的。而引領時尚潮流的另一大階層就是妓女,她們的服飾緊跟時尚。



第九階段 民國流行上襖下裙的襖裙

在看到西方國家女性採用上裝與下裝的分體設計以後,女裝也變得更為短巧,從膝蓋直接來到了腰部的位置,成為了單純的上衣。

但是造型還是類似於右襟扣的傳統服飾。而上襖下裙的襖裙也變得更加華美和艷麗,並產生了很多派別。



第十階段 後期民國流行旗袍

五四運動之後,社會各界都在思想解放。

都市女性的服裝開始從掩蓋曲線的直線裝束向展示身材的曲線裝束改進。

於是,1920年代,一種獨步民國服裝界三十年的服裝——旗袍誕生了。

旗袍首先是在上海的青樓女子間流行,之後各界女性爭相效仿。



而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風格。

但沒過幾年,旗袍的款式便有了突破,女性的胸部、腰部和臀部的曲線美得以體現出來。



第十一階段 1949年之後流行工裝

1949年之後,旗袍在大陸漸被冷落。

1950年代,在新中國的女幹部們中流行中山裝和從蘇聯傳入的列寧裝。

穿工裝褲也成為一種時尚,年輕姑娘們愛上了工裝褲和格子襯衣。



第十二階段 文革年代流行軍裝

文革年代,年輕女性響應毛澤東的號召「不愛紅妝愛武裝」,綠軍裝、綠軍帽、紅袖章,再加上一個帆布挎包成了那個年代的「時裝」,另外再人手一本「紅寶書」。

此時旗袍已被認為是封資修的象徵被大量毀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33ErmwBvvf6VcSZ-Sx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