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古裝劇的時候,最令人激動的時刻大概就是在午時三刻犯人將要被問斬時,有人騎著馬來說「聖旨到」,然後犯人得救了。那麼這其中的午時三刻到底有何寓意呢?為何要在這個時辰問斬?
其實在中國古代一直認為殺人是「陰事」,無論被殺的人是否罪有應得,他的鬼魂總是會來糾纏作出判決的法官、監斬的官員、行刑的劊子手等等和他被處死有關連的人員。所以在陽氣最盛的時候行刑,可以壓抑鬼魂不敢出現。而「午時」一般約合今天的中午十一點至十三點之間,午時三刻是將近正午十二點,太陽掛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陰影最短的時候。這在當時人看來是一天當中「陽氣」最盛的時候。這也應該是「午時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還有另一種說法,說是在午時三刻人的精力最蕭索,會呈現出昏昏欲睡的狀態,所以此刻處決犯人,也許犯人的痛苦會減輕很多。這樣也體現了嚴酷法制下存在的一絲人道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