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慢讀者到書評人,從1頁5分鐘到每天2本書的閱讀方法

2019-07-21     夏天甦醒的魚

一提到快速閱讀,你想到的場景是怎樣的?

一目十行?
5000字/分鐘?
科學的訓練?
……

這些印南敦史都沒有做到,但是他的閱讀速度從讀一頁需要5分鐘提高到了每天2本書,從一個慢讀者變成了一個書評人。他提出了一種新的閱讀方法——流水式閱讀技巧,並將此技巧的適用人群、實用書籍,具體實現方法寫在了《快速閱讀術》這本書裡面。

流水式閱讀,是作者的讀書理念。簡單來說,讀者不以儲存多少知識信息來要求自己,不以全面掌握書中的內容為目的,讓書中的如流水般從心中划過,自然產生的共鳴點就是我們讀書的目標。

這種方式尤其適合家裡堆積了大量書籍,又沒有時間和心力閱讀的人

三個步驟養成多讀習慣

1)同一時間讀書

規定同一時間閱讀,可以增加閱讀的儀式感,讓我們讀書重視起來

2)首選能快速閱讀的書

能快速閱讀的書有個特點,章節相對獨立,線索性不強,閱讀難度小。

比如,很多實用類書籍,就屬於可以快速閱讀的書,我們可以在其中某個章節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3)今天讀的書和昨天的不一樣

每天讀不同的書,就是就是為了集中時間閱讀,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一本書讀的時間久了,內容脫節,短時間閱讀,興趣也會降低,於之相對,集中閱讀更利於書的全貌信息匯聚在大腦中。

當然,這裡如果作為非專業書評人的我們而言,不一定要一天讀一本並不現實,儘量將閱讀時間集中到一起也會產生同樣的讀書效果。

哪些內容可以跳過不讀

很多閱讀的書籍中給提到了跳讀的概念,而作者在這部書中直言不諱的提出了哪些部分可以跳過,完全不用讀。

1為區別同類書籍的作者自述可以跳過

這部分通常有兩個內容,告訴讀者書籍的特點還有作者的經歷,通常在購買書籍之前該了解到的信息,而序言中也有相似的內容,而作者的個人經歷對書籍尤其是商務類書籍的相關性不大,因此這部分可以跳讀。

2印證理論或主張的特殊事例可以跳過

用於支持文中論點的論據。如果論點你清楚了,下面的例子呢或者說明都可以跳過,也有同一個論點主張下有幾個論證事例的,也可以選擇性跳讀,尤其是趣味性差,讀起來枯燥的案例更可以選擇性跳過。

3以渲染為目的得誇張表達可以跳過

有的內容明顯誇大其詞,言之無物,你完全不相信的的書或者章節,也不必忍著一邊厭惡,一邊還要找認同的點,直接跳過就行。

提高閱讀速度的四個步驟

除了跳過不讀的部分,剩下部分又該怎樣才能快速閱讀呢?

1仔細閱讀序言和目錄

通常讀者在購買書的時會參看序言,同樣,作者也會在序言中對書籍做宣傳和介紹,讀序言就可以判斷書適不適合自己,換言之,讀序言就知道自己可以從書中得到什麼。

而目錄是把握書籍的架構,好的書籍在目錄就讓人大有收穫,從中便直接鎖定自己要讀的章節。

2僅讀開頭和結尾的5行

在仔細閱讀目錄的基礎上,就可以標題為單位開始讀,跳過不必要讀的章節和內容後,遇到不能確定是否跳讀的章節時,可以先讀開頭和結尾的5行。

開頭作者就會告訴你他的主張,而結尾,也會重回歸納他的論證過程,重新提出主張、

這幾行的信息,就足夠讓我們對這章或者節的內容有了基本的判斷。如果同意作者的主張和論證就可以跳過,如果懷疑,就重新回看一下例證,仔細閱讀 ,在做判斷和思考。

3確定關鍵詞再閱讀

我們可以通過序言和目錄加上我們自己的假設,鎖定關鍵詞,或者是根據自己的需要鎖定關鍵詞,開始閱讀有關的章節,注意,有關鍵詞的章節和內容才是我們視線需要停留的章節。

序言+目錄關鍵詞
實際需要關鍵詞

4使用多種閱讀節奏讀書

作者提出起碼要掌握兩種以上的閱讀速度切換模式,快慢結合,有節奏感,仔細閱讀就可以細嚼慢咽,不需要看的章節可以跳過,中間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加中速、高速的速度梯度。

把讀書類比為開車,有時需要轉彎,有時需要提速,有時需要減速,合理的調速讓我們可以儘快到達目的地。

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讀書方法,流水式閱讀是書評人印南敦史的閱讀方法,大家可以試一試這本書中的方式是否合適自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9FGWwBmyVoG_1Z0vF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