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學的時候讀書還行,現在不行了,記不住了」
「我也想讀書,就是讀不進去啊」
「不知道看什麼書」
「我上學的時候語文成績就不好,現在閱讀更不行了」
讀書這件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讓我們開始望而卻步,猶猶豫豫。
其實,「讀不懂」,「記不住」,「不會用」,這一系列「坑」都曾經出現一個叫大岩俊之的年輕人身上。
上學時,大岩俊之語文成績並不好,30歲之後才開始認真閱讀,很快他一年就可以讀300本書,然而他發現邊讀邊忘,記不住,於是又努力學習一番,終於成功做到紮實記憶,知識量也隨之大增,但是,他又發現另一個問題,那些讀過的書並沒有對他產生實際效果,他一直以來的創業夢還是沒邁出一步。
如今,大岩俊之早已創業成功,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他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中分享了他閱讀商務書籍的經驗,針對「讀不懂」、「記不住」,「不會用」介紹了解決方法以及具體的案例和步驟,用160頁,告訴我們怎樣讀書才能做到「知行統一」。
1讀不懂怎麼辦?
與其說不知道書在說什麼,不如說,我們不知道自己要看什麼。
作者說讀書不用從頭讀到尾,也不用必須全部理解,摘取自己有用的信息就可以。具體的注意事項是這樣的:
1)確定自己的讀書目標
確定具體的目標,就是帶著問題去閱讀,這是解決不知道讀什麼第一步。
2)摘取對自己必要的信息
作者的經驗告訴我們,一本書最重要部分只占4%,找到對我們最重要的4%,就是我們需要吸收的精華。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一本書中3個方法中2個我們已經知道,就可以直接跳讀到剩下那個。
3)爭取多讀
在《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一書中也提到大腦需要雜食,通過閱讀不同領域的書相當於和不同作者的思想交流,在不斷的信息切換中,能增加我們對知識的印象。
這樣做,我們不必有心裡負擔,法國當代作家達尼爾·佩納斯的「讀者權利十條「中就包括不讀的權利、跳讀的權利、重讀的權利」。
2 記不住怎麼辦
總聽到有人說,「上學的時候是讀書,記憶力最好,現在記不住了」。
其實,你是否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上學期間,我們的記憶力尚佳,學習狀態是這樣的,做筆記、做題、考前複習;而現在,隨著年紀的增加,記憶力也有所下降,書一般也只看一遍,這樣對比看來,記不住並不奇怪,尤其我們對待讀書沒那麼認真了。
我們看看作者認真的讀書方法,關於怎樣才能「記得住」,作者在眾多讀書筆記方法中推薦了思維導圖的方式。
首先要根據讀書目的在書中做標記,然後在這個基礎上開始繪製思維導圖,大致繪製過程是這樣的:
1)記錄書籍基本信息;
2)順次寫下書中的章節;
3)將每個章節下標記的內容轉化為關鍵詞,填寫在導圖中;
4)適當增加一些圖標增強記憶。
這樣就做到了邊記錄、邊轉換為關鍵詞,邊圖形化,形成了個性化的讀書筆記
除了思維導圖,作者還介紹了其他的記憶法、下面是我印象比較深刻,也親身實踐後有效果的三種方法。
向他人複述
試想一個場景,和朋友坐在沙發上,手裡面各拿一本書,看到有用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和朋友分享一下,如果他露出了「原來是這樣」的表情,你的複述就成功了,印象也加深了。
創建形象
需要記憶多個不想關的詞時,可以用每兩個詞間想像一個畫面,將文字轉化為圖像記憶。
書中有這樣的一個例子,記憶8個詞,分別是:書籍,富士山、智慧型手機,原子筆,飛機,樹、長頸鹿、液晶電視。
按照書中方法我聯想到了下面這張圖,每個人聯想的圖形是不一樣的,你不妨試一試。
8個單詞創建的形象
便利貼記憶法
簡單的說,就是將不同的事物放在你熟悉的不同的位置,比如還是上面的8個詞。
如果我們把些詞放在家裡,可以把「電視」放在牆上,「長頸鹿」放在和「樹」放在冰箱裡,「書」、「手機」和「原子筆」放在桌子,「飛機」放在窗台上。這樣回想一下,「家」里的東西,印象就深刻了,畢竟是我們把它們放到那的。
3 「不會用」怎麼辦?
知行統一、付諸行動就是「會用」的開始,而作者給出的建議就是「具體化」「明確化」。清晰自己與目標的差距,將行動的步驟一一寫下來,完成日期寫下來,然後開始執行,實現01的突破。
心中醒,口中說,紙上作,不從身上習過,皆無用也。——顏元(請)
凡事知易行難,讀書也是如此,閱讀商務書籍時,我們可以借鑑大岩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的經驗,通過嘗試,找到合適自己的方法,反覆實踐修改,形成自己的讀書經驗。
希望大家能找到合適自己的讀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