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裕在雲南雞足山為寺院調理風水
曾海亮
北大教授樓宇烈對佛教建築與風水的關係曾作過如此一番闡述:「佛教對無情山水草木的慈悲,則體現為對人類生存環境的良好保護。中國有句俗話:天下名山僧占多。
中國的佛教寺廟大多建在風景幽雅、環境優美的名山中,而他們對優美環境的保護也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曾祥裕十多年來漫步在神州大地,穿行在山水間,腳步叩響了一個個隱藏在山水間神秘的寺院,現在回首往事,甘苦自知。
曾祥裕的佛教建築風水之旅來到雲南雞足山,通過考察印證了中國風水理論深深影響了佛教建築。在此期間,曾祥裕也發現有的寺院因外環境變化,導致原風水格局發生了變化,有的變化是不利寺院僧尼身心健康。根據寺院需求,曾祥裕對這些寺院作了風水調理。
一、為石鐘寺定山門和布局
在仙鶴山下有一個石鐘寺,背靠獅子林望台,面向缽盂庵山寺。
據法師說, 石鐘寺到雞足山拜山的重要驛站,上山的人往往在這裡稍事休息 。據說,過去 無數香客和藏民沿路「化緣」,或吆著馬幫,帶著藏香,到雞足山朝拜,跋涉千里,虔誠地來雞足朝山。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後面的路要怎樣走——修行靠自己了!
石鐘寺創自唐時明永樂正統間。敕賜大少林寺僧了通了曉重建並後閣;康熙庚戍,僧洪舒廣睿建重殿閣,上供三世佛接眾飯僧。
「靈感觀音殿」匾額。前廊中柱上懸著對聯一副:「迦葉欲傳衣,掛盡慧燈照金頂;大士常祝聖,留顆牟尼鎮石鐘」。
明代書法大家董其昌,為石鐘寺靜室題寫「薜蘿居」匾額;巡撫王繼文為石鐘寺題寫「清梵普聞」匾額;孫中山先生,曾為石鐘寺題寫「曇雲法海」橫幅。
按寺名石鐘者閣之左,古有澄潭懸岩石叩之如鐘鳴,故以名寺,今潭石俱廢,相傳有圓石形如鐘鼓者訛也。不過如今的石鐘寺無當年之風采,百廢待興。
石鐘寺主持陪同曾祥裕考察風水後,詢問大門的方位定在何處恰當?
曾祥裕根據來路和朝應峰確定了山門位置。
曾祥裕認為寺院山門位置至關重要。 寺院風水好壞的評定標準與塵世建築有所不同,當以接信眾人氣為主,一個寺院人來人往,香火旺盛,就是成功的標誌。
同時,曾祥裕建議當家師儘快復建大雄寶殿,因為大雄寶殿是寺院的核心建築。
至於其坐度分金,曾祥裕認為擬遵古法,仍然按原址的坐山立向:戌山辰向兼干巽。
環顧石鐘寺 左側一條長龍水長驅直下,而右側峰巒低小,而且左側山脈的隨龍水流湍急,曾祥裕建議當家師在日後的重建中要注重改水,營造「水自石邊流出冷,風從花里過來香」的意境,引兩水曲而有情進入寺院明堂交匯,並建放生池。
二、為牟尼庵調理風水
牟尼庵,位於雞足山祝聖寺以西半里處的小山脊上,南臨玉龍瀑布,西臨一條山澗。由於地理位置原因,牟尼庵自古就是去玉龍瀑布和上山朝拜的必經之地。
明嘉靖年間,楊慎游山住庵中,決心長住山中,編寫《雞足山志》,不幸庵失火,文稿被焚,慎惆悵感慨,題詩牆壁,離開雞山。
地理環境與人的身心健康息息相關。曾祥裕在法師陪同下,來到牟尼庵,其坐山立向為戌山辰向兼干巽,聽當家師說,此原為女眾修行之所,但是久住之後身體俱欠佳。
曾祥裕環顧寺院,陰氣撲面,只見大門(坐山立向為辛山乙向兼戌辰)前面兩棵大樹雄踞,周圍竹木簇擁,站在大門處就感到有股陰寒之氣逼來,我對當家人說這是陰氣鎖門。
人長期在陰氣重圍的地方生活,有礙於身心健康。出家人靜多動少,加上久居陰重之所,從體質上多為陽虛寒體。
「陽虛寒體」-----也稱陰性體質,喜熱畏冷,便溏舌白,吃不得寒冷食物,治法宜益火溫補,切忌苦寒瀉火。
風水調解之法:陰冷環境使身體熱量散失過多,直接損耗陽氣,使血管收縮,影響血液循環。應經常接觸陽光,采自然之陽氣,補人體陽氣不足。
最好住在陽光明媚的房間,再就是動則生陽,陰性體質的人需增加運動。
我建議當家人要改寺院大門方向,以多採光為宜。
同時,曾祥裕認為該寺廟受湍急之聲喧譁聲困擾。
雞足山來龍氣勢厚重,隨龍水豐沛。但是風水講水,並非見水就好,而在於來水曲而有情,悠揚清澈,去水緩而流下,顧戀不走,無湍急之聲喧譁。
在牟尼庵西方有玉龍瀑,其源自仰高峽來,會華嚴諸水下奔,而峽中有巨石,水自岩上飛流,如崩濤舞雪,遊人從解脫坡對壑而觀,真有玉龍走潭之勢, 實悅眾目。
但是這瀑布做景觀招徠遊客有益,但是對牟尼庵收水來說不利。這是人世間凡事有利弊之分罷。
三、對萬壽庵改山門提出建議
萬壽庵與牟尼庵一樣為女眾修行之所,系明萬曆年間創建。庵門外有照壁, 大殿前有古玉蘭兩株,花開時晶瑩如雪,芳香怡人。入夏綠葉蔭蔽,不見天日。
據說萬壽庵內的玉蘭,為宋代古木,樹齡已逾五六百年,是山中寶物。它高約4米,直徑0.44米,葉小而密,樹冠遮蓋面積約16平方米。其干傾斜而生,狀如鷹爪,枝似虯龍,姿態奇異。花期長達兩個半月有餘,盛時花朵上萬。花開時節,滿樹晶瑩,皎潔如雪,馨香怡人;入夏則儀態翩翩,綠蔭蔽日,讓人納涼,授益於人。
經測萬壽庵坐山立向為辛戌山乙辰向 , 沿著一條羊腸小路拾階而上,寺院大門左側有一棵大樹,採光不好。
有人建議要改大門,曾祥裕觀之後認為,只是門前正處彎道交叉處,而且門前六米處低陷,且明堂不大。
倘若要把大門建在此處,就要拓展院內內明堂或者在低陷處平整,建一造壁。
曾祥裕認為,好風水藏風聚氣,就必備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所拱衛的微觀風水環境,物物是太極,在這個太極中形成一個通風采光好,明堂開闊、流水淙淙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