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黃岡遺愛湖:不是西湖勝似西湖,彰顯古城山水美和人文美

2020-02-27     楊公古法風水曾祥裕

湖北黃岡遺愛湖: 不是西湖勝似西湖 彰顯古城山水美和人文美

曾祥裕 曾海亮

湖北黃岡城中有一個美麗的景區,她的芳名叫遺愛湖。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黃岡市政府 為了彰顯「遺愛」精神,弘揚東坡文化,將城中的東湖、西湖、菱角湖合稱為遺愛湖。有十二景:遺愛清風、臨皋聽濤、東坡問稼、一蓑煙雨、琴島望月、花港春曉、野島秋鴻、江柳搖村、大洲竹影、水韻荷香、霜林松風和疏桐歸雁。

遺愛湖 景區不光有山水之美,還有人文之美 ,是一個集生態保護、休閒娛樂、文化傳承於一體的東坡文化主題公園,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與國家濕地公園,被譽為黃岡的文化客廳和城市名片。


遺愛湖 每一處景點有石刻,上面刻有蘇軾的詞賦文章;或一個關於蘇東坡的典故;或來自於他的詞賦文章;或來自於他的喜好,各有特色、相映成趣。

位於公園最高峰的遺愛亭,是景區的核心,在此可以眺望整個遺愛湖及公園的全景。


據了解, 遺愛湖因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所作《遺愛亭記》而得名。

《遺愛亭記》是蘇東坡為頌揚即將離任黃州去湖南任太守的徐君猷而作。徐太守為官清廉、有益鄉土,「去而人思之,此之謂遺愛」。

我沿著湖邊一條步行道,來到山坡上的遺愛亭, 亭子為兩層結構,有旋梯可上。我駐足認真讀了蘇東坡的《遺愛亭記》,恭錄如下:

「何武所至,無赫赫名,去而人思之,此之謂「遺愛」。 夫君子循理而動,理窮而止,應物而作,物去而復,夫何赫赫名之有哉!

東海徐公君猷,以朝散郎為黃州。未嘗怒也,而民不犯;未嘗察也,而吏不欺;終日無事,嘯詠而已。

每歲之春,與眉陽子瞻游於安國寺,飲酒於竹間亭,擷亭下之茶,烹而飲之。

公既去郡,寺僧繼連請名。子瞻名之曰「遺愛」。時谷自蜀來,客於子瞻,因子瞻以見公。公命谷記之。谷愚朴,羈旅人也,何足以知公。采道路之言,質之於子瞻,以為之記。」

見亭見人,我眼前浮現出蘇東坡與時任黃州太守徐君猷在竹間亭飲酒賦詩,其樂融融的情景。為官造福一方百姓,這就是「遺愛」留傳後世的精神價值。

其實,比徐太守更「去而人思之」的遺大愛者,當屬蘇東坡。他豪情抒寫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赤壁賦》等千古名篇,讓黃州書香飄逸天下。現在東坡文化成為黃州的一張金光燦燦的文化名片,帶來的旅遊收入普惠當地人民。



我從遺愛亭下來,沿著湖繼續悠閒散步,所到之處滿目藍藍的湖水,湖畔扶岸的垂柳,迎風搖曳。我走了 兩個多小時也沒有走到盡頭,路中聽本地一位人對我說,遺愛湖總面積323公頃,環湖岸線長達29公里,你要走兩天才能玩完!

聽後,我忙著去參觀景區的蘇東坡紀念館,不收門票。紀念館兩旁的立柱上有兩幅對聯,一幅為:「大江東去一葉舟半船明月 爽氣西來三聲簫笛兩袖清風」,另一幅是蘇州定慧寺嘯軒蘇文忠公祠內的對聯:「翰墨溯高風輪扶大雅 椒馨薦遺愛鼎峙前修」。


我入館細心看了蘇東坡生平事跡展中的跌宕生涯、黃州歲月、風儀百代4部分,加深了對蘇東坡一生的了解。


我從蘇東坡紀念館出來,已是夕陽西下,落日餘暉,籠罩著遺愛湖,湖光閃爍映垂柳.....此時三三兩兩市民散步鍛鍊。這是黃岡人民愜意的生活場景。


黃岡朋友對我說,遺愛湖是黃岡市政府為民造福,留給後代的一份值得誇耀的生態環境保護的「大愛」!讓曾經一個藏污納垢之地變成不是西湖、勝過西湖的美麗之湖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eyTiXAB3uTiws8K8qJ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