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中讀的朋友都知道,兩年前,我們曾推出了精品課《中國群星閃耀時——成為大師》第一季,講述了民國以來10位文史界大家的人生故事,受到了讀者的歡迎和喜愛。
單單是錢鍾書這一章,就聽哭了很多人:
這些大家從不同領域發出的光芒,照亮了中國近現代思想史的天空,一起構成了屬於那個時代的獨特氣象。
他們的故事在講述中被娓娓道來,他們的學識和思想,延續至今,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們。
現在回過頭來看,我們依然會被這些人物的人生際遇和精神氣質所觸動。
第一季大家陣容
新文化運動的革新者蔡元培、胡適、梁漱溟
中國現代考古學之父李濟
翻譯家傅雷
收藏家張伯駒
學者錢鍾書
作家沈從文、蕭紅、張愛玲
不少聽眾在聽完了第一季之後,仍覺得意猶未盡。
也有人問,為什麼只選取了這幾位大師呢?
還有更多的人物故事可以介紹嗎?
確實,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那個新思潮不斷湧現的時代里,大師成群而來,可謂滿天星斗,我們沒有辦法一一窮盡,但是我們可以繼續為大家講述。
經過了一年多的籌劃,現在,我們為大家推出《中國群星閃耀時》第二季——時代沉浮中的12種人生 。
在這新的一季中,我們總共選取了12位人物。
在思想和文學領域,有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奠基人魯迅,有一生都在追問人性的巴金,有將老北京氣息和市井悲喜寫入靈魂的老舍,也有從未振臂一呼、卻始終在時代風浪中抱持讀書人尊嚴的獨特的楊絳。
楊絳與錢鍾書和女兒的合影
楊絳出身名門,學貫中西,在學術和文學的世界之外,她與錢鍾書這個中國知識分子家庭的相濡以沫的情感,隨著她晚年散文集《我們仨》的持續暢銷,不但打動了無數中國讀者,也讓人思考一個時代里,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態,成為一種精神性的象徵。
在歷史考古領域,我們也選取了非常重要的幾位人物,有闡述「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國學大師陳寅恪,有「不冤不樂」的收藏家、文物專家王世襄;
在藝術領域,我們講述了「真有天然之趣」的中國畫壇巨匠齊白石,講述了關照人間情味的豐子愷,和一代京劇大師梅蘭芳。
他們都是幫助我們理解20世紀中國藝術的重要人物。
京劇大師梅蘭芳
除此之外,我們也將目光拉近,去追述幾位前幾年相繼離開我們的文化大家,比如無數讀者熱愛和痴迷的金庸,他如何以新派武俠小說的遼闊江湖,構建了全世界華人在文化意義上的想像共同體?
還有在八十年代以家國鄉愁點燃兩岸情感的詩人余光中,他身後有一代文化人怎樣的人生際遇和歷史母題?
還有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作家李敖,在他不老狂徒的形象背後,又是什麼樣的價值和理想?
這幾個人物和我們生活其中的時代更為接近,他們的故事,某種程度也將我們帶入更多個人的情感記憶。
十二位人物在大時代中的思考和作品,構成了一種文化現象和符號,在一代代傳遞的過程中歷久彌新。
而我們知道,個體的命運總是與他們生活的時代相勾連,所以在這一季中,我們還是從1917年這個重要的年份開始說起。
那一年,蔡元培接過北大校長身份,確立「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原則,將北大打造成了新文化運動的陣地。
蔡元培賞識魯迅的才華,邀請他進入北大兼職講授中國小說史。積極投身於新文化運動的魯迅,寫出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也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
幾乎同一時期,清華的國學研究院引入四大導師,由此建立了中國學術獨立的傳統。
其中的陳寅恪並肩王國維、梁啟超、趙元任,他的學問貫通中西,被人稱為「教授中的教授」。
其獨立自由的學術精神和價值取向,至今影響著中國的知識階層。
電視劇《家》劇照
新文學運動深深影響了後來的作家們。
巴金便是其中之一,他在新舊文化交替之際,關注中國傳統大家族的命運變遷,關懷人的思想如何一步步從陳舊走向創新以及在這個過程中經歷的巨大創痛。
他從自己的生活、遭遇中不斷覺醒,看到了人性的複雜,但在時代的裹挾中又有諸多的無可奈何。
對人性複雜的刻畫也體現在老舍的筆下。
出身社會底層的老舍,對平民社會有著深切的關照。
他的文字總是與老北京、市井氣聯繫在一起,他的語言雅俗共賞,幽默豐富,一部《茶館》寫盡身邊世間百態。他始終稱自稱「寫家」,認為寫作與打拳、賣藝、唱曲兒的一樣,沒什麼崇高之處。
但正是他筆下的這些鮮活的個體為我們保留了一個時代的真實面貌。
話劇《茶館》劇照
對於老北京,如果說老舍是「寫家」,那麼還有一個「玩家」,就是收藏家王世襄。
他一生愛收藏、愛古物,同時也愛養鴿子、逗蛐蛐,沉浸於各種人生趣事中,被人稱為「京城第一大玩家」。
不管是哪種愛好,都在他手裡玩出了一門學問,也成為了民族文化的註腳。
王世襄的著作《明式家具研究》、《明式家具珍賞》是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家具領域的里程碑式著述。
他以數十年功夫注釋的明代漆工著作《髹飾錄解說》,則為國人留存了中國古老的漆作工藝。
就像著名英國漢學家柯律格評價的,王世襄和張伯駒、朱啟鈐、陳夢家等前輩、朋友一樣,一生都在「冀求將構建中國的過去作為構建中國的未來的途徑」。
齊白石與梅蘭芳合影
齊白石和豐子愷,在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也屬於用畢生建構中國文化一部分的一群人。
他們以自己的精彩的作品,把中國文化中最具特質的、區別於其他文化的部分,保留下來,同時也吸引著一代代熱愛的人。
京劇大師梅蘭芳便是其中一位。
熱愛舞台表演的梅蘭芳,也愛書畫藝術。他因為敬仰齊白石,便拜齊白石為師學習作畫。
齊白石也愛看梅蘭芳的戲,梅蘭芳經常派黃包車接他看演出。他們兩人一個蜚聲畫壇,一個名滿梨園,相互敬重的師生情誼成為了民國藝術家朋友圈裡的一段佳話。
而梅蘭芳自己的人生,也比舞台上的戲曲故事更為傳奇。
從清末到民國,正是京劇進入全盛的一個時期,而梅蘭芳領銜的四大名旦對京劇的改良有著重大的意義。
梅蘭芳可以說是遇到了他的時代,也創造了屬於他的時代。
我們總是說到「時代」這個詞,那麼到底什麼是時代?
我想,時代不只是一個時間的空洞的概念,它也是無數人的命運和人生求索的匯合。
我們講述的這十二位人物,是中國知識分子尋找自己道路的一個縮影,從一個側面,構成了時代的豐富性。
回望他們起起落落的人生,在歷史沉浮中的選擇,未嘗不是對我們當下生活的一種指引。
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些大師的故事吧,或許會讓你對人、對事,產生不一樣的認知。
早鳥價:99元
完成打卡贈送一本價值49.8元的
《中國群星閃耀時》(第一季配套圖書)
詳見打卡須知
暢聽兩季,內容更豐富,價格更實惠:
長按二維碼即可購買
課程亮點
1 多重領域,涵蓋一整個時代精神
從五四時期的魯迅開始,一直到前幾年才離開我們的楊絳、金庸,以鴻篇巨製,鋪開近現代以來中國文化史與思想史的天空。
2 12節明星親聲領讀
黃磊曾飾演過巴金筆下的大哥覺新,王剛曾收藏過齊白石的名畫、王世襄手中的文物......
特邀12位當代熒幕上的演員、老戲骨,分享他們與大師的神交故事,引領聽眾用更輕鬆的方式走近大師。
3 15萬字獨家採訪資料
大量獨家資料、私密素材,來自於三聯記者十多年來持續碾轉世界各地的挖掘、採訪,實力還原大師的真實生活。
4 三聯資深主筆親自打磨
三聯資深主筆團隊親自打磨音頻內容,傳遞語言之美,折射12位知識分子豐富多彩的人生面貌。
5 彩蛋:三聯記者採訪原聲
帶你和大家後人、研究者「聊家常」,豐子愷的外孫、齊白石的孫女……多個重磅人物出場,親自口述往事。
往期陣容(第一季)
課程大綱
暢聽兩季,內容更豐富,價格更實惠:
本文作者 / 曾焱、尤帆
微信排版 / 王嘉敏